善黄河生态,助康养之旅

前期调查,做好准备
在12月9日至13日,团队通过上网查找资料、线上咨询等了解到黄河作为母亲河,哺育沿岸百姓,但由于上世纪的过度开发和水土资源的破坏,黄河流域的生态环境不容乐观,但近年来国家大力发展黄河流域生态环境保护规划,黄河环境逐渐好了起来。与此同时,国家大力支持康养旅游业发展也为黄河经济圈的发展提供了机遇。 而陕西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技术咨询中心副主任、高级规划师杨侃也表示,佳县发展康养旅游产业正当其时。《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提出,要推进革命老区振兴,重点支持重点功能生态区县城建设;《黄河流域生态环境保护与高质量发展规划纲要》提出,要因地制宜推进沿黄县城发展。
问卷调查,集思广益
队员们认真学习康养旅游相关信息和黄河历史文化后提出一系列问题后进行整理汇总,进一步制作调研问卷,为后续实地调研工作的开展做好了充分准备。一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在队员们的共同努力下,问卷调查顺利进行。文化康养模式主要结合项目地的风土人情、民俗特色、历史文化等进行深度挖掘,在结合游客的市场化旅游需求,进行旅游产品的开发与包装,给游客带来舒适的旅游体验的同时,感受独特的康养目的地文化熏陶,得到精神与生活的双重满足。据调查,黄河作为母亲河,历史悠久,发展康养旅游更易受到大众的支持,但与此同时调查结果也指出了黄河生态恢复仍需受到重视,打造更好地旅游环境。
调研记录,真切感悟
实践队员们于2022年12月14日前往河北省邢台市当地水务局进行实地调研。实践队员们与工作人员进行了深入的交流,在交谈的过程中,实践队员们更详细地了解到展开黄河流域的文化旅游地图,知名旅游目的地数不胜数:自然风光千姿百态,雪山、湿地、草原、瀑布等多种地形地貌与文化遗迹交相辉映。据统计,黄河流域9省份拥有世界遗产20处、不可移动文物30余万处、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649项、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47个、国家5A级旅游景区84个、国家级旅游度假区9个、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329个、全国红色旅游经典景区85个。丰富的文化旅游资源为黄河文化旅游带建设打下了坚实基础。黄河流域9省份积极建设黄河文化旅游带,带动黄河文化旅游市场热度不断升温。黄河发展康养旅游具有得天独厚的条件,但仍有需要重视的地方,如创新工作机制,激活产业融合发展新动能;创新工作机制,激活产业融合发展新动能;补齐短板弱项,加快文旅农康产业新发展。
总结分析,精益求精
俟河之清康养实践团对“善黄河生态,助康养之旅”的课题进行了调研,通过问卷和走访的形式,队员们对黄河生态保护和发展康养旅游有了更为深刻的理解和感悟。“保护传承弘扬黄河文化,要建设一批展现黄河文化的标志性旅游目的地。”文化和旅游部相关负责人表示,要按照黄河上中下游资源禀赋和发展定位,分区域做好规划建设工作。其中,上游是黄河水源主要补给地和重要涵养区,应以生态保护为主,四川、甘肃、青海毗邻地区可以共建国家生态旅游示范区,使保护生态和发展旅游相得益彰。中下游地区拥有古都、古城、古迹等丰富的人文资源,要深入挖掘黄河文化蕴含的时代价值,打造世界级历史文化旅游目的地,更好保护传承弘扬黄河文化,让黄河文化旅游散发新魅力。
时间:2023-01-10 作者:田昊天 来源:爱开大学生 关注:
社会实践经历推荐
  • 善黄河生态,助康养之旅
  • 河是文化之母,水是生命之源。纵观四大文明古国,都是在适合农业耕作的大河流域诞生、发展起来。其各具特色的文明发展史,构成了灿烂辉
  • 社会实践经历
  • 汲汲教新语,惓惓践真知
  • 汲汲教新语,惓惓践真知
  • 泱泱华夏,中华文化具有五千多年历史,源源不断,博大精深。中华传统文化亦是如此,中国的传统器物、建筑、服饰、节日、诗词之美有创新
  • 社会实践经历
  • 坚定历史自信,增强历史主动
  • 为了学习二十大精神,学思践悟二十大,踔厉奋进新征程寒假实践队通过收集资料,实践队成员了解了一百年来,不管形势和任务如何变化
  • 社会实践经历
  • 肇庆怀集开展“青燕展翅”计划,让青年感受、了解和服务家乡
  • 做政治坚定的新闻工作者
  • 做政治坚定的新闻工作者
  • 为了进一步引导新闻专业同学们听党话,跟党走,弘扬正气,武汉理工大学法学与人文社会学院新闻与传播类专业2201班组织开展“做坚定的新
  • 社会实践经历
  • 青春献礼二十大,义务服务砥砺行 ——“义务咨询台暨失物招领”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