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学子三下乡:悼念死难同胞,共创和平未来

中国青年网南京7月29日电(通讯员 花依蕊)

2022年是南京大屠杀纪念日85周年,为了铭记这段惨绝人寰的历史、悼念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和所有在日本帝国主义侵华战争期间惨遭日本侵略者杀戮的死难同胞以及传承抗日烈士抛头颅洒热血的爱国无畏精神,安徽工业大学外国语学院社会实践团于2022年7月29日来到江苏省南京市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悼念这场战争的亡灵,铭记这段历史。实践队员通过在雕塑广场向逝去的人民的雕像献花、在公祭广场对着国家公祭鼎默哀三分钟以及参观和平大钟,了解到了南京大屠杀的惨烈已经抗日战争的艰辛,感悟到了如今幸福生活的来之不易以及世界和平的重要性。

 

7月29日上午,实践队员们准时来到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从1号门主入口进入,首先映入眼帘的便是雕塑广场,用雕塑记录下来在大屠杀中受到残忍对待的人们。其中第一个雕像也是最宏大的一个令实践队员们印象深刻,是一位被炮火轰炸的母亲,手里拿着自己逝去的孩子。紧接着一个又一个雕像,有的是被敌人飞机轰炸的失去双亲的孤儿们,有的是带着八十岁的老母赶快逃离这片黑暗的土地。
(图为实践队员们参观雕像。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花依蕊 摄)
2014年2月27日,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七次会议通过决定,以立法形式将12月13日设立为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2014年12月13日,习近平总书记搀扶着南京大屠杀幸存者代表、85岁的夏淑琴一同走上公祭台,为国家公祭鼎揭幕。公祭鼎上记录着侵华日军灭绝人性的法西斯暴行。实践队员们继续向前走,来到了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纪念馆的公祭广场,大家低下头默哀三分钟,悼念悼念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和所有在日本帝国主义侵华战争期间惨遭日本侵略者杀戮的死难同胞。之前只是在历史课本中学习过这段历史,但当实践队员们真正来到这片土地上的时候,内心深处的悲哀迅速充斥到整个大脑。

(图为实践队员们默哀。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李菊梅 摄)
 

怀着崇敬的心情,实践队员们来到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的胜利之墙,实践队员们了解到工程由中国工程院院士何镜堂及中国建筑设计大师倪阳共同领衔的华南理工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团队操刀设计。这个团队担当了上海世博会中国馆、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二期工程等多个重大工程。在这面胜利之墙上伫立着一名吹着冲锋号的士兵雕像,他的身后仿佛出现一批又一批的抗日战士们冲向胜利的彼岸。他们有的人身上虽然绑着绷带却依然拿着步枪刺向敌人。实践队员们仿佛听到了胜利的号角。

 

在这面胜利之墙的旁边则是闻名世界的和平广场,广场上伫立着高30米的和平女神雕像,实践队员们了解到雕塑高30米,寓意纪念南京大屠杀中遇难的30万同胞。并且是由我国雕塑大师孙家彬设计的。毛主席和周总理部分雕像就是他完成的,可见实力雄厚。雕像整体是一位女性一手抱着可爱的婴儿,一手举托着展翅欲飞的意味着和平的白鸽。整体呈现的是汉白玉的雕像,在阳光的照耀下更加洁白无瑕。下面的雕像则用中文写着“和平”,它的下面则标注着和平的英文,这表明着我国人民痛恨侵略战争、追求世界和平的伟大民族情怀。在和平女神雕像下,实践队员们对在这场大屠杀中逝去的三十万同胞们默哀,并展望对世界和平的期待。
(图为和平女神雕像。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花依蕊 摄)
实践队员们来到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二期的工程的成立馆中,怀着沉重的心情参观了万人坑,这是遇难同胞的遗骸陈列区。据“齐鲁壹点”报道:当时共清理出208具遇难同胞遗骸。经过对遗骸的鉴定,确认其中最小的遇难者只有3岁。从遇难同胞遗骸上可以看出,他们当中有人身体扭曲,有人身中刀伤枪伤,足见当时侵华日军的暴行。
 
在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中有一个三大胜利广场,这里的主要陈列的就是抗日战争三大胜利的场所,实践队员们在这里首先发现这里的主体是灰色,在墙上记载抗战过程中的照片,其中让实践队员们印象最深刻的一张便是“广州日军投降”的照片。
 
通过此次参观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实践队员们更加铭记这段痛彻心扉的历史,也在共创和平未来的路上更加努力!
 

 




 

时间:2022-07-29 作者:花依蕊 来源:爱开大学生 关注:
社会实践经历推荐
  • 安徽学子三下乡:悼念死难同胞,共创和平未来
  • “邑”路前行 统计局之旅
  • 深入了解乡村振兴农村发展情况,为乡村振兴建设发展提供借鉴方案,为进一步了解平邑县“电商仓配一体化,智能物流新发展”带动农产品的
  • 社会实践经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