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大学“晓梦飞白”支教调研宣讲队 郑博文
山东大学“晓梦飞白”支教调研宣讲队 郑博文
此处是大寒后的青岛西海岸,数轮冷空气的侵袭让温度骤降,尚未能消融的松雪四处游走显现着北风的痕迹,这是我来此支教的第六天。
今早如常,又是刺骨的冷风,我用冻僵的手颤抖着打开打车软件寻找出租车,乘车出发,望向道路两旁风格迥异的建筑,我深知冷暖并非只显现于温度的高低,积雪也不止存在于公路之上。
道路一边高楼大厦鳞次栉比,夜间建筑上的霓虹灯彰显着腾飞的经济,道路的另一边尽是平房土路,俨若城乡结合部,待至夜晚,每家每户最亮的光线定是来自孩子们的书房。借出租司机之口,我了解到这个社区是街道所辖十二社区中设施最为老旧的社区,附近也有着大量地当地产业工人,他们忙于生计鲜有空暇去关注孩子假期时的学习。我本以为与小朋友的初次接触会有隔阂,但刚入教室,孩子们纯真的笑容和目光中求知的眼神让我坚信所有积雪皆可消融,教育的力量和希望的种子也一定能在最寒冷的地方生根发芽。
课后闲聊,我们与社区领导交谈,从中得知支教教室由当地幼儿园园长无偿提供,其间园长也受到了包括学生安全在内的各方压力,但她力排众议,坚守在为孩子们打造更好未来的道路上。问及原因,她提到,她也曾受到过支教的帮助,虽然时间有限,但也让她感受到了教育的重要性,接触到了不一样的知识与视野,从此她坚信,教育是实现个人平台跨越的最佳路径。支教的意义可能就在于此,用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用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
或许,真正的温暖并非来自于外部环境的温度,而是来自于内心深处的热情。在这寒风覆盖的大地上,我将继续用心支教,与孩子们一同书写出一篇属于我们的温暖篇章。
时间:2024-02-27 作者:郑博文 来源:山东大学“山海相伴”支教队兼“晓梦飞白”支教调研宣讲队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