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乡村旅游中汲取美丽乡村振兴蝶变密码乡村旅游的发展为乡村的产业兴旺、农业的多功能化及农民就业增收、脱贫攻坚工作做出了不可替代的贡献。乡村各种基础设施不断更新,不断推进繁荣振兴,像蝴蝶破茧成蝶一样获得新生。为进一步了解体悟“三农”政策和乡村振兴政策对现代农村的影响,曲阜师范大学地理与旅游学院“入乡求真”实践队于1月13日赴临沂市沂南县铜井镇竹泉村进行走访调研,学习促进乡村全面振兴与乡村旅游可持续、健康发展的新途径。
走进竹泉,体验蝶变进程 竹泉村是山东省较早发展乡村旅游的传统村落,通过“以旅带农”的形式带动村庄脱贫并发展成为“中国十大最美乡村”,是山东省旅游驱动乡村转型的典范。“入乡求真”实践队以竹泉村为研究对象,通过参与式观察、深入群众采访获取数据,了解当地蜕变过程。
经村委会高老书记介绍:“目前整个村子整体收入每年上百万,人均收入2万元,不仅可以满足日常温饱,还大大提高了居民幸福程度,对于特别的贫困户,村庄会实行特别补助,发展的路上不能落下一家一户。”实践队员都对老书记的话产生了深深地感触,乡村振兴则国家兴,乡村衰则国家衰。只有全体人民共同努力,居民上下一心,攻坚克难,共同推进,才能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治理格局,做好乡村振兴和脱贫攻坚的有效连接,提升人民幸福指数。
村委会还设有报告厅,每月10日是定期的党员学习日,并且每个座位都摆放有特定的名牌,坚持做到每个人“对号入座”,每次学习的内容大概包括党内各项报告,不断丰富自己的思想,为群众谋福利。做到“适千里者,三月聚粮”的准备,也像是为竹泉村蜕变不断积蓄能量。
村庄村委会宣讲报告厅 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马宇佳摄
走街串巷,体验美好风光 竹泉村让队员们领略到了独属于这个地方的风土人情,雾气朦胧中,高低错落的竹林生长的茂盛有力,和竹林相映成趣的是星星点点的湖泊泉水,有的泉水被人工处理成冰林,独特的风光让实践队员们惊艳万千。
生长在这里的居民们也对这得天独厚的天然馈赠引以为傲,在接受采访时,高大娘一边热情的邀请实践队员上炕坐坐,一边幽默地对实践队员们说:“环境咱们这边确实没法说,就是好,要不然人家旅游也看不中我们这儿呀”,谈到搬迁意愿时,包括高大娘在内的大部分居民认为,在农村环境熟悉,没有必要搬去城里。并且竹泉村不断发展的经济现状带动了多种产业的不断发展,像卫生,客房服务,门卫服务,摆地摊卖东西都可以为居民带来收益,居民自然也乐在其中。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居民意愿才是第一生产力,实践队员认为乡村规划建设中,要对村内的生产生活服务设施完善到位,因地制宜,做体现地方特色保护当地环境的乡村振兴产业,这样才能带动居民的热情参与,发挥居民的主体作用,促进乡村建设的持续发展。
图为竹泉村景区出口 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唐嘉蔚 摄
在竹泉村实践这场逐蝶旅行中,实践队员不仅在当地美丽风景中一饱眼福,还在与居民的沟通中感受到了当地热情淳朴的待客之情。美丽的风景为竹泉村化茧提供了物质基础,而乡村振兴和“三农”政策下的治理方略,则是竹泉村破茧成蝶的动力,在正确的领导下羽化成蝶。我辈青年应不断学习相关知识,赓续乡村振兴战略的旗鼓,为广袤乡村贡献力量!
图为曲阜师范大学“入乡求真”实践队合影 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车欣颖 供图
中国青年网潍坊1月13日电(通讯员 唐嘉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