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首从戎壮志坚,绿衣勇冠铁兵连

背起那个行装,扛起那个枪,雄壮的那个队伍浩浩荡荡,同志呀,你要问我们哪里去呀,我们要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上个世纪六十年代,雄壮的《铁道兵志在四方》歌曲回荡在湖北,陕西,重庆的大地上。正值建党101周年,为了铭记这支为共和国做出了做出卓越贡献却消失在了历史长河中的部队,也为了弘扬这支部队“逢山开路、遇水架桥、艰苦奋斗、志在四方“的伟大精神,2022年6月25日,湖北汽车工业学院赤色铁兵魂暑期社会实践团队从十堰启程,寻找铁兵足迹,传承铁兵精神。

铁道兵精神,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有不同的说法,在解放战争年代,铁道兵不畏艰难,英勇奋战,“大军打到哪里,铁路就修到哪里”;在抗美援朝战争中,铁道兵不怕牺牲,顽强战斗,创造了“打不烂、炸不断的钢铁运输线”;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铁道兵胸怀祖国志在四方,逢山开路,遇水架桥,为祖国修建了52条铁路约占全国新建铁路的三分之一,被誉为现代化建设的开路先锋!艰苦奋斗、一不怕苦、二不怕死、团结协作、顾全大局、无私奉献。铁道兵精神,鼓舞着一代代铁道兵官兵茁壮成长,也感染了他们的亲人、家人和后代,更是一批批复原、转业战友在各自岗位上的力量源泉。

铁道兵是兵也是工,为国战斗时是兵,为国建设时是工,国家的需求与号召是他们在兵工之间的转换的唯一原因。无条件服从国家安排,刚脱下军装就立马换上工装赶赴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前线。

图为重庆籍铁道老兵常聚为团队成员讲述修建襄渝铁路时的故事。

“我当时还是个新兵,唉!做的事儿太少了。”常聚老先生参与修建的是毛坝关隧道,提到当初修建按襄渝铁路,老先生诙谐地说:”可惜我还是个新兵,没做多少事,襄渝铁路就修完了,我还没吃多少苦呢!“这种以吃苦为乐的精神打动了团队的每一个人,想想在学校里过着的慵懒生活,我开始感到惭愧,现在的青年缺少的不正是这种精神吗?

图为曾经的铁道兵干部,中铁十一局五公司前董事长黄月道接受团队的采访。

黄月道老先生已经年过八旬,满头银发,但依然腰杆笔直,大步流星,声如洪钟。讲起修建襄渝铁路,老先生口若悬河,滔滔不绝:“襄渝铁路修建过程可以用四个字来形容:苦,难,险,抢。

苦:主要是生活条件艰苦, 施工条件艰苦,施工环境艰苦。还记得当时,我刚进场的时候,从当地鱼肚坝到毛坝,几

十里山路,羊肠小道、山高谷深,我们硬是背着背包、扛着干粮、铁锤、钢钎、镰刀和斧头,跋山涉水,走了一整天才到

目的地,到的时候,已经伸手不见五指了。刚进场的时候,条件艰苦到不但饭吃不饱,连水都没有,蔬菜、肉类更别提了,住的都是临时用篱笆搭起的房子,冬天冷、夏天热...。然而这些困难,在我们铁道兵战士眼里根本不算什么。我们因地制宜,靠双手、双脚建好了自己的房子,种菜、养猪、种粮食、拣干柴,搭建活动场所,靠着我们的肩挑背扛,用双手解决了很多意想不到的难题。

难:由于襄渝中断在大山深处,山高谷深,人烟稀少,无路无交通,山穷水恶,很多地方没有公路,没有电力,建桥

筑路所需的钢材、水泥、枕木以及生活所需的粮食等物资根本无法用汽车运送,成千,上万吨建材和物资,全靠战士和民工们肩挑背扛。钢钉、大锤、人力斗车是我们常用的设备,箩筐、抬扛是我们主要的工具。没有施工机械,我们就用大锤、火把进洞,由于条件艰苦,战士们一个人用双手握两根钢钉供两个战士打,我们战士的手经常被打烂,手. 上的老茧好厚;在隧道里,需要人工一点一点的敲、一点一点地挖,再用铁锹铲、箩筐装,将土石一筐一筐挑出去,可想而知,我们的战士是何等艰辛。从某种意义上讲,襄渝线是参战军民在悬崖峭壁之中用钢钉大锤打出来的,用小车推出来的,用箩筐抬出来的。

险:襄渝线可以说是当时我国最复杂、最艰巨、最困难的铁路之一。由于山高谷深,线、桥、隧道相连,有近300处

除了隧道就是桥,有近40个车站一头在桥. 上,一头在隧道里。线路经过的地方人烟稀少,交通闭塞,需要修建公路便道近3000多公里。沿线地质不良,岩层破碎程度高,有的地段山体移动,还有放射性物质,滑坡、崩塌、泥石流、地下水不断出现等各种地质灾害,特别是在陕西境内,铁路基本.上是在大山腹中穿行,是一条名副其实的地下通道,空中走廊。我们施工的工点地处大山深处,山高谷深,经常有滚石、洪水、泥石流现象发生,走路要格外小心,一不注意就会掉进山沟。我们的汽车在公路.上跑的时候,经常会把石头压垮,路边的石头也会往下掉,非常危险,哪怕是山上有羊群走过都会把石头踏下来,砸到我们下面的工人。

抢:由于襄渝线工期短、质量要求高。为了早日修好襄渝线,时间就是胜利。我们经常抢大战,开展了大战红五月、向七一献礼、迎接建军节、欢度国庆节、做出成绩过春节等活动,一年365天,我们做到了每天在施工。为了挖好一个深水坑基,战士们三天三夜不下班,吃住全在工地上。为了抢时间、抢进度、抢工期、抢早日完成任务,战士们有着强大的精神动力一只要国家需要,再苦再累都能挺住。终于,经过广大参战军民近6年的艰苦奋斗,铁道兵靠着自己的一双铁手,一副钢盾,令高山低头、令河水让路,于1973年襄渝线铁路接轨通车了。“黄老先生四个字概括了襄渝铁路时的困难,黄老先生在讲述时,一脸的自豪,以吃苦为傲,这同样是现在青年所欠缺的。

图为参加过越战的铁道兵周德荣向团队展示他曾经的军装。

周德荣老先生参加过越战,1979年越战爆发,他主动请缨前往越南,在越南战争中逢山开路,遇水架桥,为对越自卫还击战的胜利,为保卫边疆,捍卫国家主权和利益,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令我们动容的是,周德荣老先生在越南待了三年,家人却一直不知情,只知道他在修铁路,并不知道他在越南的战场上。”告诉他们尤其是老娘,肯定是一百个不同意,而且就算去了她也得天天提心吊胆,这才是不孝!“周德荣老先生说,”我们虽然不抗枪,但有时候那子弹也是贴着头皮飞,我们同时也得进行抢修作业。“周老先生说起这些眼里只有坚毅,没有恐惧,看着面前这位经历过战争洗礼的老兵如今过着安稳平静的生活,他可以领取丰厚的退休工资,国家可以给他优厚的待遇,但他没有向国家提任何的要求,在70平米的老房子里过着平凡的生活,如今的大学生被称为”精致的利己主义者“没有学而为人民,为国家,为民族的理念,周德荣老先生身上的四海为家,不为名利的奉献精神是需要我们的弘扬与传承!

在一天内,我们采访了三位老铁道兵,每一位老铁道兵都是我们的榜样,他们一代人吃了俩代人的苦,并不意味着这一代人可以不吃苦,相反更要从这些老铁道兵身上汲取精神养料,在学习中在生活中以吃苦为乐,为傲,无私奉献,不为名利不断学习,开拓知识面,脚踏实地干实事,像铁道兵一样响应国家的需求与号召,为祖国的建设贡献青春与力量。

时间:2022-09-21 作者:赤色铁兵魂 来源:赤色铁兵魂 关注:
社会实践活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