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贯彻落实习总书记“三个走在前”,探究国家新旧动能转换方针,7月14日山东理工大学融绿青东实践团来到东营市六户管理区,六户管理区位于山东省东营市广利河森林湿地公园,在这一片欣欣向荣的地带,深入了解当地新旧能源转换具体方略。
首先,实践团在当地技术人员的带领下学习了大油罐,油管储能量占当地三分之二,且油水井管网对环境级别要求非常高,油罐上方的维护设备叫做气氮燃烧器,氮氧化物的排放量占22%,远低于国家排放标准,且燃机为当地供暖、生产等工作提供热量,在油气高效利用与储存环节率先起到示范作用。
绕过大油罐,我们参观光伏围栏。正常天气下光伏围栏供电量可维持当地正常生产生活,但天气难料,当地采用光火互补的方式提供能源。此外,光伏围栏不易存电,根据当地用电存在三峰两谷状况,在峰期降低电价,谷期提高电价,起到消耗电能的效果。日后,光伏围栏有望采用渔光互补等经济方式谋取发展。
东营市起于油井,胜于油井,当地重头戏莫过于油井。当地采用CCUS技术将产生的二氧化碳输入井下,用地层的高温高压进行封存,起到增加孔渗的作用,让油层的流通性更好。图中这口井深约三千米,泵深两千米,就像压水井一样,每天都在采集,日产约十吨原液。二氧化碳会堵上一些大孔,然后让水从小孔流,这样可以降低油井井底的含水量。对二氧化碳的封存可以减少排放。二氧化碳可以给油藏增能。
经过此次学习,我们实践团收获颇丰,除去大量的专业知识,实践团成员提高了自身阅历与社会经验,也学习了如何去用专业知识解决问题,为实践团日后调研打下坚实基础,也为国家能源转型贡献出微薄的青春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