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学子三下乡:齐鲁工匠下的齐笔

为了进一步了解齐笔工艺对山东省东营市广饶县大王镇大张淡村经济的带动作用,7月7日山东理工大学化学化工学院浓“农”深情,“乡”约振兴实践团走进大张淡村郭明昌与魏玉芬老师的家中,向二位老师请教有关齐笔工艺的问题。
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人逐渐遗忘毛笔等传统的书写工具,从而使得毛笔制作技艺受到冷落。但在山东东营广饶县有一群“守艺人”耐得住寂寞,坐的住“冷板凳”,一直将齐笔的制作工艺坚持至今,坚持150余道工序制作齐笔,同时也在守正创新,让这千年技艺不断进步。同时毛笔的产地众多,山东省广饶县的齐毛笔作为其中最古老的分支,与浙江湖笔、安徽宣笔、河北衡笔并称为中国四大名笔。
郭明昌老师于1955年出生于一个毛笔世家,从小就跟随祖父辈制作和销售“齐笔”,是山东省齐笔制作技艺传承人,从14岁开始学习手工制作齐笔,至今已从业50多年。在2010年12月,郭明昌老师制作的“中华齐笔”,被评为“品牌山东”最具特色旅游商品。
在参观过程中,我们注意到郭老师的桌子上摆放着各式各样的制笔工具,随后他逐一为我们讲解名字和用途。他说:齐笔制作要一丝不苟 ,从选料到成品来不得半点马虎。齐笔的成笔要经过浸、拔、梳、并、连等100多道工序,每一道工序都需要严谨的态度。只有这样,才能制作出笔锋尖锐、坚劲有力的齐笔。作为一个书写的工具来说,一个是制作的工艺要好,再就是用料。制作毛笔需要两大步,一个是“水盆”,一个是“杆子”。“水盆”这个工艺要学三年徒,它是纯手工制作,你不能投机取巧。
现如今,郭明昌老师不仅将老祖宗留下的千年手艺传承延续,还通过各种渠道让齐笔走出中国,远销海外,同时还将齐笔文化带入课堂、社区。一代又一代的“守艺人“用他们自己的勤劳与智慧,将齐笔文化不断传承下去。在他们看来,作为非遗传承人,更加应该将齐笔文化与传统文化一起发扬光大,将自身所具有的文化名片进行保护并且有一个美好的传承。齐笔必将在齐鲁这片大地上与时俱进,生生不息。
 
时间:2022-07-20 作者:浓“农”深情,“乡”约振兴实践团 来源:浓“农”深情,“乡”约振兴实践团 关注:
社会实践活动推荐
  • 心系贫户,情暖塘垭
  • 心系贫户,情暖塘垭
  • 重庆师范大学初等教育学院“青春飞扬·逐梦夏乡”暑期“三下乡”志愿服务队三下乡之走访贫困户
  • 社会实践活动
  • 访徐家村民,系乡村基建
  • 访徐家村民,系乡村基建
  • 重庆师范大学初等教育学院“青春飞扬·逐梦夏乡”暑期“三下乡”志愿服务队问卷走访调查
  • 社会实践活动
  • 乘音乐之帆,达未来之城
  • 乘音乐之帆,达未来之城
  • 重庆师范大学初等教育学院“青春飞扬·逐梦夏乡” 志愿服务队“逸师公益爱心课堂”之音乐课堂
  • 社会实践活动
  • 走进百姓心里,聆听群众声音
  • 青春之光,科教助力
  • 青春之光,科教助力
  • 重庆师范大学初等教育学院“青春飞扬·逐梦夏乡”暑期“三下乡”志愿服务队三下乡自然科学课
  • 社会实践活动
  • 乐符润心田,童声颂祖国
  • 乐符润心田,童声颂祖国
  • 重庆师范大学初等教育学院“青春飞扬·逐梦夏乡”暑期“三下乡”志愿服务队逸师公益爱心课堂之音乐课堂
  • 社会实践活动
  • 赋能振兴新模式,直播助农暖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