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科技师范学院 振兴行 下乡情实践队
农业是中国国民经济的重要基石,科技兴农是针对现实国情的正确选择,是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乡村振兴的助力器,是激发乡村振兴活力的源动力。科技兴农要根据各地情况及特点,依托科学技术解决“三农”现实痛点,促进“三农”高质量发展。为进一步调查各地区科技兴农的发展程度及情况,2022年7月10日,河北科技师范学院“振兴行 下乡情”实践队队员在家乡所在地开展实践。
科技支农、直播带货,为乡村振兴插上“互联网+”的翅膀。实践队走进附近的村庄,深入了解农村产品的特点。实践前期,队员们自主分工进行相关资料搜集、制作调查问卷、确定实践地点等一系列准备工作。前几日队员们就实践主题完成了调研。调研得知,如今多数农村因缺乏会使用高科技农业设备的人才,导致大多数农业为传统农业,产量低、效率低、销量低,急需人才带动现代农业的发展。队员们来到农村的大棚里,对救心菜、长寿菜、草莓、西瓜等农产品进行深入调研,为直播带货的宣传工作打基础。实践队为大庄村的农产品拍摄制作了宣传VLOG,教村里负责销售农产品的工作人员使用直播设备,还贴心的录制了设备使用教程,以便工作人员能够自己调试直播。
今日实践结束后,队员们就各地所调查的情况进行了讨论交流,得出以下结论:
大多数地区通过因地制宜促进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完善相关流程、机制和示范基地建设,实现科技成果落地生根。加快农业科技管理体制改革,建立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的科研立项和成果评价机制,引导和鼓励企业与农业科研单位加强产学研合作,促进科研成果研发与产业实际需求紧密衔接;通过提升农业技术水平,依托科技创新发展智慧农业、循环农业等新模式,促进农业转型升级,并利用云技术、大数据及抖音、快手等新媒体,发展认养农业、共享农业、“网红+农产品”等线上线下相融合的新营销模式,打造平台农业;注重农业科技人才培育工作,创新工作机制。增强农专科技人才团队建设与培育,深入落实科普工作,大力提升基层科技人员素质;筑巢引凤,工农结合,以工补农,加快实现农村现代化,促进城乡协同发展。
农业作为国家的第一产业,在国民经济中是一个重要的产业部门,以土地资源为生产对象,支撑着国民经济的建设和发展。农业的发展趋势是高度的知识化、社会化、国际化、商业化、资本化、规模化、专业化、区域化、工厂化等积极因素交织融合在一起。
为提高乡村地区科学文化素质,助力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实践小队还开展“点亮科技”科普活动,让孩子们享受“科技大餐”。实践队员们分别到校园或者家中进行一对多或多对多的科普,让人工智能集科学性、知识性、趣味性为一体,承载着满满的科学文化知识,飞进一个个儿童心里,描绘出多姿多彩的“科技梦”。在实践队员的指导下,孩子们围在一起,驻足观看图片说明,时不时想动手操作,在“试一试”“想一想”中,了解科学现象,感悟科学原理。孩子们边看、边问,时而锁眉、时而大笑,体验并感受科学知识带来的快乐和科技的神奇魅力,切实增强孩子们对科学的兴趣,激发他们学习科学的热情,提高科学实践能力及科学素养。
重视青少年的科学素质的提高,是因为我们坚信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和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的思想。在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过程中,最重要的事情就是做好人才培养的工作,我们要坚持做下去,少年强则中国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