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雕一刻,俱是专注——访桓台县雕刻非物质文化遗产

         为探索多主体合力作用下桓台县非物质文化遗产发展路径,8月22日,山东理工大学管理学院“探路者·让非遗飞”实践团线下实践队员通过走访桓台县侯氏木雕、王氏清和堂雕塑、惠宁斋•房平宽雕刻、丽明石刻高希明等木雕和石雕技艺,梳理了桓台县雕刻技艺发展现状,并通过与传承人交流提出切实可行的发展路径,发挥青年一代力量,助力非遗传承发展。

在雕塑中,是指把木材、石头或其他材料切割或雕刻成预期的形状皆可称之为雕刻。在最常见的雕刻方法中,一只手拿着凿子,另一只手拿木槌,然后用木槌将凿子敲入木头或石头中。雕塑的分类及其繁杂,如牙雕、玉雕、木雕、石雕、泥雕塑、竹刻、骨刻、刻砚等,都是中国工艺美术中一项极其珍贵的艺术遗产。而分布在桓台县的雕塑艺术主要有木雕和石雕两部分。

6658895a4dfa88d5bc1d6d6b8c7d6b9d.jpg

01f806d1436cd653a443a2e325e1c669.jpg

 

在与桓台县非物质文化遗产木雕传承人侯维忠交谈中得知,木雕既可作为家庭用具:如梳子、板凳等实用工具,又可作为兼具艺术欣赏功能的装饰品:如木雕小狗等。

 

a870704802deef69edbb33d8f3faea6e.jpg

939be8fc5dd45b3afcd275978f3e66d1.jpg

c0712e0e0c605160e6cdb9208037dc0c.jpg

尽管雕塑的功能如此多样,但桓台县雕塑市场化的发展仍有许多困境。首先,年轻人的审美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而不断变换,对于老一辈的蕴含优秀传统文化的工艺不能理解,因此在年轻人群体中不具有购买欲望;其次,中老年市场开发不完全,目前大部分雕塑的展现仅通过线下展览、线下销售完成,这极大限制了雕塑的受众市场。

传承和保护好非物质文化遗产,既需要保护凝聚着前人智慧的古老工艺、技艺,更需要拓宽传播渠道,提升传播效果。因此,桓台县部分木雕和石雕师傅陆续成立了自己的工作室,一来通过工作室可以吸引公众前来参观、学习,能够为雕刻工艺招徕继承人;二来工作室的专业化平台更有利于作品的展示和传播,可以极大化提升雕刻技艺的传播效果。
文化和旅游部文化产业专家委员会主任范周先生曾说,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播不仅要有质感,更要有温度。在桓台县雕刻技艺的传播过程中,雕刻技艺师傅们除了积极参加桓台县举办的各种文化节传播雕刻技艺,还主动加入桓台县的夜街,更加贴切大众生活节奏。
通过对桓台县雕刻技艺发展现状的梳理,实践团发现桓台县雕刻技艺的发展与传播也走上了现代化的道路。从最初单纯依靠政府有关部门组织推广,到传承人自发宣传,再到媒体、商界的加入,传播主体越来越多元化,传播渠道也更加多种多样,其发展路径非常值得其他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学习。

763d10cc3adc46ed258fe67fb142a4b9.jpg

时间:2020-08-22 作者:高小茜 胡丽萍 来源:高小茜 胡丽萍 关注:
社会实践活动推荐
  • 珍爱生命,安全护航
  • 本团队始终致力用心感受,用心教育,砥砺前行。守望乡村教育,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让生命教育走进乡村课堂。生命会心志愿者社会务队将
  • 社会实践活动 06-11
  • 化学化工学院老师走访实习支教学生
  • 为深入了解师范生实习支教情况,加强对教育实习工作的指导,5月27日,学院院长助理黄昊飞、化学系主任刘会分别带队赴潍坊诸城
  • 社会实践活动 06-09
  • 电子工程学院青年志愿者协会联合文学传媒与教育科学学院青年志愿者协会召开交流会
  • 致青春敬百年学团史跟党走
  • 正值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成立100周年,为更好地丰富团的历史,赓续红色基因,再写时代荣光,20级金融一班于2022年5月28日在新华都商学院
  • 社会实践活动 05-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