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日,山东理工大学青青小草“助力垃圾分类,共建美丽乡村”暑期社会实践团队来到泰安市宁阳县伏山镇开元寺村和潍坊市安丘市赵家赤埠村进行实地调研和知识宣讲。
实践团成员赵爱丽来到了赵家赤埠村,通过实地走访,她观察到村内垃圾桶仍然是单一绿色的传统垃圾箱,垃圾箱主要摆放在中心路上并且平均每隔50米有两到三个垃圾桶。为了解村内垃圾分类政策,赵爱丽来到村委会采访赵主任。根据采访实践团成员了解到,目前,赵家赤埠村还处在城乡环卫一体化阶段,村内垃圾并未分类,是集中处理,但是现在乡村逐步美化,已实现“户户通”,预计随着设施的完善,垃圾分类也会逐步提上日程。
随后,赵爱丽采访农药专卖店的赵叔叔,赵叔叔说:“现在村里因为还没有垃圾分类的垃圾桶,垃圾分类也没有进行,我们只是从网络上了解到垃圾分类的相关内容,对垃圾分类有一定的了解。现在家里只是分可回收垃圾和不可收垃圾。对于农药产生的垃圾我们都会进行统一收集最后集中处理,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对村庄垃圾处理有一定的了解后,团队成员开展垃圾分类宣讲活动。首先,进行的是“大手牵小手”活动。此活动通过观看垃圾分类知识视频、逆向思维,垃圾分类找错误、各类垃圾找妈妈、画出你心中的垃圾分类等游戏,倡导小朋友们积极参与垃圾分类,实现“教育一个孩子、影响一个家庭、带动一个乡村、文明整个社会”。随着“大手牵小手”活动的结束,团队成员赵爱丽又开展 “小手牵大手”活动。赵爱丽带领前期参加活动的孩子一起对村里的大人们进行了垃圾分类知识的普及和宣讲,小志愿者们的稚嫩认真的语言让村民对于垃圾分类有了新的认识。
与此同时,团队成员桑运钊对开元寺村进行调研,为了解村民对于垃圾分类的认识,团队成员桑运钊专门采访环卫工大队队长张大爷,据张大爷描述,以前开元寺村没有垃圾桶,村民将垃圾丢弃在废弃的大坑内,后来响应上级政策,全村配备垃圾桶并且环卫工人每天定时打扫。但由于村民垃圾分类意识淡薄,垃圾几乎为未经分类就丢弃。通过团队成员宣讲垃圾分类的相关政策,张大爷感叹道:“奖惩政策是必要的,但是惩罚不是目的,目的还是要让垃圾分类真正落在实处。”
紧接着,桑运钊来到村委会了解村内关于垃圾分类政策的实施,据村委书记介绍,目前镇上投放的垃圾桶是沿着开元寺村主要街道分布,但由于资金有限,垃圾桶数量和种类有限。目前垃圾分类的主要工作是普及垃圾分类知识,引导村民树立垃圾分类意识。走出村委会,桑运钊又接连采访了几位年纪较大的村民,向他们普及垃圾分类的知识,同时以宣传单页的形式让小朋友了解了垃圾分类的知识,落实了“垃圾分类从娃娃抓起”的先进理念。
乡村垃圾分类虽然现在设施不足,推进的道路有点困难,但是相信今日垃圾分类知识的普及定能为明日垃圾分类的实行打下基础,为乡村振兴贡献一份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