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尔木市地处青藏高原腹部,是战略要塞和交通枢纽,格尔木的变化使得我们眼中的家乡焕然一新。中国石油大学(华东)暑期社会实践团队“心牵故里社会实践队”队员于7月19日就格尔木市将军楼公园慕生忠将军纪念馆为出发点,探索格尔木市青藏铁路等家乡变化。
改革开放以来,这座常年伴着风沙的城市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在这个慕生忠将军的纪念馆中记载着格尔木市发展的历程,心牵故里社会实践队分别对两个展览馆依次参观,首先进入青藏公路展览馆,对青藏公路的开通,建设加以了解。
观公路历程,悟中国精神
在青藏公路展览馆中,记载了一个人和一条路,实践队队员通过展览馆中的文字介绍,更深一步地了解了为格尔木市做出巨大贡献的慕生忠将军和这条青藏公路的历史。慕生忠将军被称为青藏公路之父,曾经的格尔木市气候恶劣,海拔高,放眼望去都是一片荒无人烟的戈壁滩,对于要在这一片土地上建成一条线路最长的柏油公路,是非常巨大的一个挑战,在这片土地下面,是厚厚的冻土层。
实践队队员通过这些文字介绍,更深一步领悟到中国精神,这种精神不仅仅是抗疫精神,团结精神,也是修路精神。在1954年,科学技术没有现在这样发达,那时候的建设全部靠人力,修建这样的公路如此艰难,却还要坚持修建,这是慕生忠将军不怕吃苦的精神,慕生忠将军带领着千名施工人员克服多年冻土、高寒缺氧、生态脆弱三大难题,坚持不懈,创造了公路建设史上的一个奇迹。
看家乡历史,品家乡变化
在这片荒芜的土地上,慕生忠将军曾说过这样一段话:“我的帐篷扎到哪里,哪里就是格尔木,我们不走了,我们要做格尔木的第一代人。我们喜欢城市,更喜欢自己亲手建起来的城市,我们要在这里建一座花园般的城市,我们要在青藏高原开辟一条通往西藏,北连甘肃、新疆的平坦大道。”这段话是这座城的历史,是这座城的起点。格尔木的建设也从这里开始,从一无所有变得应有尽有,从黄沙弥漫变成绿树成荫,这里少不了的就是慕生忠将军的奉献。
实践队队员认真参观第二个展览馆,在这个展览馆中是慕生忠将军衣食住行所用到的东西和慕生忠将军建设这条公路时所经历的过程。在这里,记录着格尔木几十年前的样貌,图片上的公路、建筑、景观是格尔木昔日的景象,早期的格尔木,公路多为砂路,人们出行的交通工具多为人力车,自行车都是稀有之物。现在的格尔木,在党和政府的高度重视下,建成了四通八达、保障有力的交通运输体系。
心牵故里,赞扬家乡
慕生忠将军曾说:“这就是格尔木”。一把铁锹创造了这个神奇的地方,带动了格尔木的经济发展,在青藏铁路沿线开发了许多旅游景点,实践队队员通过本次暑期社会实践活动,学到了中国精神,并且感受到自己家乡的巨大变化,美丽家乡,魅力文化,产生了由衷的赞美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