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筑乡村梦 振兴在行动
福建技术师范学院侨兴经济与管理学院2022级市场营销王思怡
为深入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五四青年节对全国广大青年寄语精神,争做有理想、敢担当、能吃苦、肯奋斗的新时代好青年,积极发挥青年学生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作用。7月6日-8日,侨兴经济与管理学院“青春力行”社会实践队前往宁德屏南开展“红色寻踪心向党,青春助力振兴梦”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很荣幸能够参与此次三下乡活动,此次经历使我感悟颇深。
继承发扬优秀传统文化,助力全面乡村振兴。我们一行人满怀激动的心情,踏上了前往屏南张长青根雕艺术馆的旅程。抵达后,首先映入眼帘的是那古色古香的建筑,仿佛瞬间穿越回了那个匠人精神熠熠生辉的时代。
张长青老师亲自迎接了我们,他是一位面容慈祥、眼神中透露出对根雕艺术无限热爱的艺术家。在他的带领下,我们缓缓步入艺术馆内部,一件件形态各异、栩栩如生的根雕作品映入眼帘,令人叹为观止。张老师逐一为我们介绍这些作品的创作灵感、过程及背后的故事,让我们深刻感受到了根雕艺术不仅仅是技艺的展现,更是自然与人文完美融合的结晶。
每一件根雕作品都是大自然的馈赠加上艺术家的匠心独运,学会从形态、纹理中捕捉灵感。根雕艺术强调“三分人工,七分天成”,要尊重原材料的自然形态,巧妙利用,减少人为雕琢。
接着,张老师安排我们进行了一次简单的根雕制作体验。虽然只是基础的打磨与修饰,但整个过程却让我深刻体会到了根雕艺术的艰辛与乐趣。
我们手持刻刀,小心翼翼地在树根上勾勒线条,每一次下刀都需要极大的耐心与专注。张老师不时地在一旁指导,纠正我们的错误手法,并分享他多年的雕刻心得。随着时间的推移,原本看似平凡的树根在我们的手中逐渐展现出新的生命形态,那一刻,我仿佛能听见木材低语,诉说着它蜕变的故事。
根雕艺术需要长时间的耐心打磨,每一次雕刻都是对心灵的洗礼,让我学会了在快节奏的生活中保持一份宁静与专注。在保留传统技艺的同时,张老师也鼓励我们勇于创新,将现代审美融入根雕艺术中,这让我深刻认识到文化传承与创新的重要性。不仅领略了根雕艺术的魅力,更体会到了匠人精神的伟大与不易。
我们还来到了龙潭村参观黄酒作坊,了解当地特色黄酒文化,学习体验国家级非遗四平戏,加深了我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和自豪感。
未来,我希望能将这份对优秀传统文化的热爱与追求延续下去,不忘初心,砥砺前行。
感受艺术、尊重自然、传承文化。这将是我人生旅途中一段宝贵的记忆与财富。
红色文化引领乡村振兴,激发乡村发展活力。屏南仙山学习馆作为重要的红色教育基地,讲解员详细介绍了屏南地区的红色革命历史,包括中共闽东北特委和闽东北军分区在仙山牧场的革命活动和战斗历程。通过讲述革命先烈的英勇事迹和革命精神,激励我们勿忘初心、牢记使命。
围绕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行讲解,特别是习近平总书记在福建工作期间的重要足迹和思想精髓。通过图文并茂的展示,让我们深入理解新时代党的指导思想和实践要求。
讲解员带我们回顾了中国共产党建党百多年来在不同历史时期的学习情况,特别是毛泽东、邓小平等历届领导人“活到老,学到老”的学习风范,使我们认识到学习的重要性,并激发持续学习的动力。除了红色教育和理论学习外,讲解员介绍屏南地区的自然风光、人文历史和特色产业等。通过讲述当地的故事和传说,让我们更加全面地了解屏南这片土地的独特魅力。
正如习总书记说的“屏南屏南,改变思想就不会难”,积极向上的思想,弱鸟先飞的意识和滴水石穿的精神以及党的坚强领导使屏南实现脱贫,屏南就像弱鸟先飞,不甘贫困,不甘落后,奋力前行。
接着我们又来到陈祥榕爱国主义教育基地,陈祥榕纪念馆是为了纪念在边境冲突中英勇牺牲的中国人民解放军战士陈祥榕而建立的。纪念馆内展示陈祥榕的生平事迹、遗物、照片、以及相关的纪念品和文献,以缅怀这位年轻的英雄,并传承他的爱国精神和牺牲精神。
“清澈的爱,只为中国”,这是陈祥榕在日记中写下的战斗口号,表达了他对祖国的无比热爱和忠诚。这句话也成为了他的精神象征,激励着无数人为国家、为人民而奋斗。面对数倍于己的外军时毫不畏惧、顶着石头攻击、奋力反击等场景,这些描述展现了他作为军人的英勇和担当,他在关键时刻奋不顾身地保护战友,展现了他作为军人的无私奉献和牺牲精神。
参观了陈祥榕纪念馆,我了解这位年轻英雄的生平事迹和战斗精神,更深刻感受到他对祖国的热爱和忠诚。我们生在和平的国家,但和平是由无数个像陈祥榕这样的英雄在负重前行,作为和陈祥榕年龄一样大的大学生,我们更要继承陈祥榕保卫国家的精神,时时刻刻为保护国家而挺身而出。
就像宣传片里说到“十九岁的你又在做些什么?”这个问题使我陷入沉思,是啊,十九岁的我又在做什么,在大学里读书学习,与伙伴们嬉戏打闹,而陈祥榕却在边境为维护国家主权土地而英勇奋战。我们现在要做的就是学习陈祥榕精神,努力读书,认真钻研,为维护国家主权利益作出贡献。
发展现代化产业,提升乡村经济。我们来到了鲜珥家电商产业基地,通过工作人员的介绍,我们了解到基地的基本情况,鲜珥家电商产业基地对屏南乡村振兴作用巨大。我们发现包装基本都是中年妇女,所以为家庭主妇提供了就业的机会,而且还招一些兼职工,也可以增加学生的社会经历。与农户合作,增加了农户的收入。电商基地还成功打造了屏南地标性产品李子,促进了当地经济的发展,从而带动了屏南县的乡村振兴。
龙潭村,镶嵌在绿水青山之间,拥有数百年的历史沉淀。其独特的地理位置和丰富的自然资源为乡村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村中保存完好的明清古建筑群、历史悠久的红曲黄酒制作工艺以及深厚的文化底蕴,共同构成了龙潭村独特的乡村风貌。近年来,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深入实施,龙潭村凭借其独特的优势,成为了乡村振兴的先行者和示范点。
龙潭村在保护传统文化的基础上,积极进行创新,将传统文化与现代元素相结合,打造具有地方特色的文化旅游产品。通过举办文化节、民俗活动等形式,吸引游客前来体验,不仅促进了文化的传播,也带动了乡村经济的发展。龙潭村充分利用其丰富的自然和人文资源,大力发展乡村旅游。通过规划乡村旅游线路、提升旅游服务质量、加强旅游品牌宣传等措施,逐步形成了具有影响力的乡村旅游品牌。同时,鼓励村民参与乡村旅游经营,实现了村民增收与乡村发展的双赢。龙潭村在保持传统农业优势的基础上,积极探索农业与旅游、文化、康养等产业的融合发展。通过发展生态农业、乡村旅游、文化创意产业等,构建了多元化的产业结构,为乡村经济的持续增长提供了动力。
其中一位文创店老板的一句话让我印象颇深,他说道:“对于新村民融入旧村民这部分问题,他们并不讲融合,也不采取措施或者其他方法去使新村民融入到旧村民中,而是自然而然地交流和沟通,人和人之间必然有矛盾,在矛盾中增进的情感更为深刻。”新老村民就是在矛盾中相互交流,相互沟通,当出现困难时,产生矛盾的双方相互帮助,不仅矛盾消除了,也增进了感情,逐渐形成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友好关系。
通过此次调研可总结出,屏南的红色文化,优秀传统文化和现代化产业发展共同促进了屏南的乡村振兴,脱贫致富。
深入乡村振兴的社会实践,我感触良多。在这片充满活力的土地上,我看到了传统与现代的完美融合,感受到了屏南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追求。通过实践,我了解到乡村振兴不仅仅是物质条件的改善,更是精神风貌的提升。屏南人民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以及他们对家乡的热爱与奉献,深深感染了我。这次实践让我更加明白,乡村振兴的道路虽长且艰,但只要我们心怀梦想,脚踏实地,就一定能够迎来更加美好的明天。作为新时代大学生,我们要把所学知识与乡村实际相结合,为乡村的繁荣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