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节气
24节气是中国历法中表示自然节律变化的特定节令,它是中国人根据太阳在黄道上的位置划分的一年中的24个时间点,每15°为一个节气。24节气不仅是指导农耕生产的时间体系,更是包含有丰富民俗事象的民俗系统。
24节气的起源和发展,与中国人对自然现象的观察和认识密切相关。最早的24节气是在春秋战国时期形成的,到了西汉时期,才正式确定了24节气的名称和顺序。24节气反映了季节的变化,指导了农事和活动,影响着千家万户的衣食住行。
24节气的文化价值和历史贡献,体现了中国人对自然、社会、祖先、亲情、友情的敬畏、感恩、祈福和祝愿,蕴含了效法自然、顺应自然、利用自然的观念,天人合一的智慧,以及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24节气也是中华民族悠久历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2016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24节气是中国人的时间记忆,是中国人的文化符号,是中国人的民俗宝库,是中国人的精神家园。让我们一起了解和传承24节气的文化内涵,感受和珍惜24节气的历史积淀,继承和发扬24节气的民俗智慧,共同保护和弘扬24节气的文化遗产。
时间:2023-12-29 作者:周佳柠 来源:实地调研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