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员:庄华 邓珊)回望人文历史,我们满怀情怀,纵览幸福未来,我们凝心聚力。为了了解乡村发展,促进乡村振兴,绘就乡村新貌,江西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寻访红迹绿林,擘画振兴蓝图”调研团于7月11日到达修水县双井村品人文底蕴,听历史声音,探索乡村发展新道路,为乡村发展注入青春力量。
书韵家风永流传,进士村庄远名扬
刚到达双井村,调研团成员们便被“华夏第一进士村”几个大字所吸引。通过参观“高峰书院”“进士园”“魁星楼”等园区,调研团成员们了解到双井村在整个科举时代就出了73位进士,5人官至尚书,书香气息浓厚。这其中的佼佼者,便是有“诗书双绝”之美誉的著名诗人、江西诗派鼻祖、大书法家黄庭坚。黄庭坚为官爱民,光明磊落。南宋时,黄庭坚的同乡、右丞相章鉴回乡时,深怀对黄庭坚大节的尊崇,写下了“半夜过双井,不敢见先生”的诗句。
在讲解员的带领下,调研团成员们来到黄庭坚故居。在这里,成员们领略了书院文化,了解了黄氏家规,对黄庭坚的生平事迹以及诗词作品有了更深层次的认识。黄氏家规中的“家和万事兴,不睦须臾则败”不仅警示着黄氏后人,也在时刻提醒着双井村村民要与人为善,共同建设和弘扬友善和睦的家风与村风。
图为调研团成员参观黄庭坚故居。卢绮仙 摄
黄氏家规是双井村文化底色的重要部分,为双井村奠定了深厚的历史人文底蕴。“乡村文化+旅游”的新经济模式也将为双井村带来更多的发展机遇,进而吸引更多目光,促进本村的经济发展和历史文化传播,发展前景一片大好。
双井绿茶品质佳,走向世界传佳话
“西江水清江石老,石上生茶如凤爪”。欧阳修的诗句中所描绘的双井绿茶是修水县的特色名茶。通过亲身品尝双井绿茶,成员们感受到了其茶味的醇厚与浓香。
在与江西修杭生态茶叶有限公司负责人戴总的交流中,调研团成员们不仅熟悉了双井绿茶的种植历史及其发展历程,更深入了解到双井绿茶的销售现状。目前,双井绿茶已经进军澳门市场,也将在此基础之上继续向外推广,另外,负责人还提到双井村已于2013年获得“国家生态旅游文明村”的荣誉称号,央视节目《山水间的家》《远方的家》《美丽中国乡村行》都曾以双井村为拍摄地,对于双井村和双井绿茶的发展前景,调研团成员们和戴总一样满怀信心,各种机遇层出不穷,相信在不久的将来双井绿茶能够凭借悠久的文化底蕴与醇香浓郁的口感开创出更加广阔的市场,走出家门,走出国门!
图为调研团成员参观茶田。卢绮仙 摄
风景人文引游客,乡村发展策略多
通过参观黄庭坚故居,走访民宿老板,采访村干部等方式,调研团成员们对双井村的经济发展模式有了初步的认识。近年来,双井村大力发展旅游业和茶业,以名人故居和特色民宿作为旅游业发展的引点,采用“文化+旅游”的经济发展模式,乡村发展取得显著成果。双井村村干部张主任还向调研团成员们介绍了一种新型产业——光伏发电产业。光伏发电是利用光生伏特效应而将光能直接转换成太阳能的一种技术,山上一排排平整的深色盖板就是光伏电板。它主要用于村级公益性岗位和村级公益事业,助力乡村振兴,给群众带来实惠,不仅有助于村民稳定增收,还有利于推广清洁能源,优化能源结构。现如今,光伏发电产业已带动双井村经济蓬勃发展,为双井村的发展指明了一条新的道路。
目前,双井村已经覆盖了少儿服务、老年人服务、党员志愿队服务等多种服务,每种服务工作各有其特点,例如以党员为核心的“6199”“绿地美容师”“平安守护者”三个志愿服务队,在村两委的带领下,默默无闻地奉献着每一份力量。少儿服务站定期在双井小学展开剪纸,舞蹈,茶艺等活动。老年人服务队则组织老人儿童,开展丰富多彩的重阳节活动,陪伴老人度过一个幸福的晚年。丰富多彩的活动里饱含党员村委干部们对村民生活细致入微的关心,在爱和温暖的传递中提升着双井村村民的幸福指数。
图为调研团成员采访双井村村干部张主任。卢绮仙 摄
书香风骨远流长,乡村建设展新章。通过此次调研,调研团成员不仅感受到当地的历史文化,也更深入地探讨了农村发展的新道路,并决心在乡村振兴田野上,书写青春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