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财学子寻非遗:竹中经纬,节外古今

为加深当代青年对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了解,南京财经大学信息工程学院实践队“一方土地,一缕记忆”决定以竹编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进行深入了解。
于7月26日于江苏淮安对竹编之中竹篮的编织技艺进行探寻,目睹竹的苍翠,感叹古人的智慧,欣赏编织的巧妙。进而全方位探索学习竹编及其相关历史。
竹篮的制作原理主要是用竹丝、篾片以挑和压的方法构成经纬交织进行编织。大体流程分为材料处理、编织、收尾三个部分。
中国拥有丰富的非物质文化资源,其中70%分布在乡间。这也使得非遗的发展成了我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一环。每一个非遗都有自己的发展方向。列如竹编。部分类似竹篮的编织已经逐渐被性价比更高的塑料制品取代。但这编竹的技术是不会淡出历史的。如今仍有不少竹编艺术家孜孜不倦地将竹塑造成各样的谦谦君子。铭刻时代,书写技艺。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发展方向会有所更迭,但并不代表就此沉沦历史。那一方土地的记忆也会随着技艺继续刻在新的竹节上。
 
时间:2022-08-16 作者:黄泽坤 龙文雪 来源:南京财经大学信息工程学院 关注:
社会实践报告推荐
  • 南财学子寻非遗:竹中经纬,节外古今
  • 为加深当代青年对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了解,南京财经大学信息工程学院实践队“一方土地,一缕记忆”决定以竹编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进行
  • 社会实践报告
  • 忆往昔荆楚故事,扬先辈英雄精神
  • 非物质文化遗产调研报告
  • 非物质文化遗产调研报告
  • 由“一方土地,一缕记忆”暑期实践团队线上与线下采访所得数据整理而成的调研报告
  • 社会实践报告
  • 法暖万家,立心笃行
  • 河南工业大学法学院“普法起航”宣传团队将以普法宣传为主要渠道前往组员家乡各地进行普法宣传活动。围绕宪法普法,向父老乡亲讲述我国
  • 社会实践报告
  • 走进卢氏兴贤里,喜见脱贫新成就
  • 为深入了解卢氏县当地扶贫工作实施情况与成果,2022年8月9日,西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青春走基层,深入乡村探振兴”——河南豫西调研团
  • 社会实践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