滁院学子三下乡:追寻先辈脚步,传承龙河口精神

滁院学子三下乡:追寻先辈脚步,传承龙河口精神
为了迎接党的二十大以及纪念中国共产党建立的一百零一周年,滁州学院地理信息与旅游学院赴舒城县万佛湖实践小分队响应学校暑期社会实践的号召。小队成员于2022年8月1日前往舒城县万佛湖开启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
一、   线上准备部分

2022年暑假,面对疫情防控新形势、新环境、新要求以及队员的实习要求,实践小队积极探索“互联网+社会实践”新模式,推动线下线上融合联动,安全有序开展三下乡暑期社会实践活动。2022年7月30日,小组队长组织了线上交流会,并着手安排了小组具体事宜,小组成员对此进行认真的讨论和详细的调查。

图为线上讨论环节
此次开展社会活动的地点—万佛湖位于安徽省六安市舒城县万佛湖镇境内,是淠史杭灌区的重要组成部分,总面积299平方千米,湖面50平方千米,湖岸周边205千米,库容9.03亿立方米。万佛湖又名龙河口水库,位于舒城县境内的杭埠河上游,枢纽工程由东、西大坝,斗笠冲溢洪道,凤凰冲和门坎石溢洪道,梅岭、牛角冲进水闸以及落花冲等8座副坝组成,大坝总长600米,坝顶高程75.8米,最大坝高33.8米。防浪墙高度1.3米。是一座以防洪、灌溉、城市供水为主,兼顾发电、养殖、旅游等综合利用的大型水库,是淠史杭灌区主要水源之一。
二、线下实践活动

由小组成员潘玉锁带领小组走进万佛湖进行实地考察。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万佛湖牌坊。

图为万佛湖牌坊 潘玉锁摄

走进万佛湖,这座大型的人工湖周围群山环绕,波光潋滟,水面开阔,一碧万顷风景优美,生态环境极好,有极大的生态价值、旅游价值和水利价值。毛主席说过:“水利是农民的命脉。”有困难,咱就将他克服。在三年自然灾害中,完全依靠中国农民伯伯们用肩挑手提的方式筑起了千米大坝,堪称世界之“最”。不经让人感叹六十多年前的先辈们眼光和克服万难、不畏艰险的崇高精神。

图为万佛湖风景 潘玉锁摄

随后实践团队进入,万佛湖龙河口水库纪念馆在纪念馆中了解河口抗洪救灾的历史。龙河口防洪工程史料馆坐落于在物件堤坝正中间的坝中山脚下,是自然美景与自然风光紧密联系的景观园林性建筑工程。它的外立面是当下时兴的人造假山制作工艺,目的在于具体表现一个地域的地质构造,史料馆是仿全世界罕见的地质奇观榴辉岩地质构造进行设计装饰的,即把山、室外空间设计、空间设计、园林景观结合一起。

图为龙河口水库纪念馆潘玉锁摄

在1958年,党中央为解决杭埠河的水患问题和无电可用的难题,调集了十万人参与龙河口水库的修建工程,耗时十一年,终于彻底解决了人民的吃水、用电和耕地灌溉问题。“劈山引水,灌溉良田千万顷;兴利除害,造福子孙亿兆年。” 这是原安徽省委第一书记曾希圣为龙河口水库的题词。

图为曾书记题词  潘玉锁摄

走在万佛湖的岸堤上,脑海中闪过万佛湖的今昔对比,不禁感慨没有先辈们万众一心的团结精神,就不会有这么伟大的水利工程。没先辈们眼光和克服万难、不畏艰险的崇高精神成就了龙河口精神。实践队员随机采访了一些市民以及在万佛湖游玩的游客,了解到群众对于万佛湖文化了解程度不高。将万佛湖宣传出去是我们应该尽力去做的使命和责任。

图为龙河口精神 潘玉锁摄
三、实践总结
结束万佛湖之行后,小组成员认真思考并分享交流了关于此次实践活动的感悟心得体会。新一代青年应当铭记先辈的事迹和传承优良精神,深刻认识到幸福生活是一代又一代人奋斗出来的。只有追寻先辈的脚步,传承好先辈们的克服万难、不畏艰险的崇高精神,发扬优良传统。这样才能更好的走稳每一步,脚踏实地,稳稳当当的走出一个光明的未来,为中国的发展事业贡献属于自己的青春力量。
通讯员:包书航

 

时间:2022-08-14 作者:包书航 来源:爱开大学生 关注:
社会实践报告推荐
  • 走进卢氏兴贤里,喜见脱贫新成就
  • 为深入了解卢氏县当地扶贫工作实施情况与成果,2022年8月9日,西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青春走基层,深入乡村探振兴”——河南豫西调研团
  • 社会实践报告
  • 滁院学子三下乡:追寻先辈脚步,传承龙河口精神
  • 观察乡村之貌 探索振兴之路
  • 安徽财经大学国际经济贸易学院“乡村振兴调研小分队”积极响应党和国家的号召,8月3日至4日深入金寨县大湾村走访调研,亲身感受大湾村
  • 社会实践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