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秘千年风筝文化 ——曲阜师范大学学子走进风筝博物馆传承非遗技艺
2025年2月5日 曲阜师范大学为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深化青年学子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认知与保护意识,2025年2月5日曲阜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古韵启新”实践队队员们走进潍坊世界风筝博物馆,通过参观学习与手工体验相结合的方式,让实践队队员们近距离感受风筝文化的独特魅力,为非遗传承注入青春活力。
风筝博物馆内探瑰宝
潍坊世界风筝博物馆是目前全球规模最大、藏品最丰富的风筝专题博物馆。活动伊始,实践队员在讲解员的带领下,依次参观了“风筝起源”“传统技艺”“国际交流”等主题展厅。馆内陈列的千余件古今中外风筝珍品,从战国时期的木鸢模型到现代巨型立体风筝,生动展现了风筝文化的千年演变。
“潍坊风筝的‘扎、糊、绘、放’四艺被列入国家级非遗名录,每一只风筝都凝聚着匠人的智慧与心血。”讲解员指着展厅中央的“龙头蜈蚣”风筝介绍道。这件长达32米的镇馆之宝,以108节竹骨串联成龙身,龙首须发皆用蚕丝勾勒,引得队员们连连赞叹。实践队队员不禁感叹:“透过这些精妙绝伦的作品,我们不仅看到了技艺的传承,更感受到中华文化中‘天人合一’的精神追求。” 非遗文化润心田
在博物馆非遗工坊内,风筝制作技艺传承人为队员们带来了一堂别开生面的实践课。从选竹削骨到裱糊定型,从工笔勾线到彩绘上色,队员们跟随老师的指导,亲手制作简易沙燕风筝。“竹条要劈得薄而匀,骨架才能轻盈又结实。”在老师的指导下,实践队队员们纷纷忍不住上手尝试扎制。在切实体验之后,成员们不禁感慨:“匠人们几十年如一日的坚守真是让人可敬。”离开前扎制风筝的老师表示:“年轻人对传统技艺的热情让我倍感欣慰。希望更多学子能成为非遗文化的守护者与传播者,让千年风筝飞得更高、更远。”
此次实践活动不仅让队员们深刻体会到非遗传承的当代价值,更激励着他们以创新思维推动传统文化焕发新生。之后,“古韵启新”实践队也继续走进了社区、校园,通过文化宣讲、技艺展演等形式,尽自己的微薄之力让潍坊风筝这非遗之花开遍齐鲁大地。通讯员:郑淑华
作者:郑淑华 来源:曲阜师范大学古韵启新实践队
发布时间:2025-02-16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