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宁古籍展古韵,文化传承启新章

近日,济宁市博物馆与曲阜师范大学化学与化工学院苯心未来社会实践队,在文化传承与实践探索领域,以各自独特的方式,吸引了社会各界的目光。

踏入济宁市博物馆,古朴的建筑外观与现代的设计理念相得益彰。走进馆内,一场以珍贵古籍为核心的展览正在有序开展。展台上,《大乘妙法莲华经卷第四》等古籍散发着独特的历史韵味。泛黄的纸张、工整的字迹,经历了漫长岁月的洗礼,依然保留着古朴的质感。仔细端详,经文内容详实,书法风格刚劲又不失灵动,淋漓尽致地展现出古代书法艺术的高超水准和佛教文化的深厚底蕴。
据博物馆工作人员介绍,这批古籍是馆内多年精心收藏的成果,蕴含着丰富的历史文化信息,是研究古代宗教、文化、社会等方面的重要实物资料。为了让这些珍贵古籍能完美地呈现在公众面前,博物馆团队付出了大量心血。在文物修复室,修复师们全神贯注地工作。他们借助高精度的仪器,手持精巧的工具,仔细地对古籍的破损处进行修补、去污、脱酸等专业处理。一位修复师表示,古籍修复必须遵循“整旧如旧”的原则,每一个步骤都容不得半点马虎,目的是最大程度保留古籍的历史原貌和文化价值。
展览期间,吸引了不少观众前来参观。他们穿梭在展柜之间,安静地欣赏着这些珍贵的古籍,感受着历史与文化的交融。博物馆还利用多媒体展示区,通过动画、视频等形式,为观众呈现古籍的制作工艺和背后的历史故事,让观众能更全面地了解这些珍贵文物。
此外,实践队还前往社区、校园开展文化科普活动。在社区文化广场,他们设置展板、发放宣传册,向居民讲解化学与传统文化的关联,如古代炼丹术与现代化学的渊源、传统中医药中的化学知识等。在校园里,队员们通过趣味实验演示,如“自制紫甘蓝酸碱指示剂”,结合古诗词中对物质变化的描述,激发学生对化学和传统文化的兴趣。
济宁市博物馆的古籍展览,以静态展示结合多媒体动态呈现的方式,让传统文化以更直观的形式走近大众;曲阜师范大学化学与化工学院苯心未来社会实践队,则通过实践探索,为传统文化传承开辟了新路径。二者形式虽不同,但都在为文化传承与发展贡献力量。

文化传承是一场需要全社会共同参与的接力赛。济宁市博物馆和曲阜师范大学化学与化工学院苯心未来社会实践队的行动,为文化传承创新提供了新的思路和范例。期待未来有更多类似的活动,助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新时代绽放出更加夺目的光彩。(通讯员 潘仲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