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地琼州迎祥岁,同俗别语韵味长
中国青年网青岛1月20日电(通讯员 刘奕文)春节,作为中华民族最隆重的传统佳节,是中华民族共同的文化记忆,承载着厚重的历史文化和丰富的民俗传统。在南北地域的广阔版图上,不同地域间相同的春节习俗在方言表述上存在诸多差异,成为透视地域文化特色的独特窗口。为了进一步贯彻文化强国战略,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推动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2025年1月13日-2月16日,曲阜师范大学翻译学院“山海春声,乡音贺岁”社会实践队通过线上问卷调查、线下走访参观等活动,围绕“山东与海南相同春节习俗中不同的方言表述”这一主题,展开了深入实践。
一、研读文献资料,探寻文化脉络
在实践活动前期,为了增进实践队员对山东和海南两地相关春节习俗和方言文化的认知,曲阜师范大学翻译学院“山海春声,乡音贺岁”社会实践队组织队员们通过线上渠道,广泛搜寻两地相关文献资料,深入探究山东和海南两地的春节习俗及方言表述的异同点。在此过程中,队员们深度挖掘探寻其背后的历史渊源与文化背景,并结合个人研读所得,撰写了文献读后感,为后续实践活动的开展筑牢理论根基。
图为实践队队员撰写文献读后感。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刘澜懿 供图
二、踏访齐鲁琼州,聆听乡音年俗
实践队队员们奔赴山东省潍坊市、聊城市、青岛市以及海南省海口市、儋州市,积极与当地居民和长辈们交流。探寻山东潍坊,队员们观察村民准备年货时用方言交流的场景,记录下 “割年肉”“蒸饽饽” 等独特表述;走进海南,倾听渔民讲述 “做年饭”“祭祖先” 的海南方言说法。此外,队员们还积极参与当地春节庆祝活动,以图片、视频等形式记录下糖球会、舞狮等活动过程中人们的行为和语言,感受春节习俗在方言和坏境中的生动体现,收集了大量一手资料,为后期创意小卡的设计和语料库的建立提供了思路和丰富的素材。
图为实践队观看舞狮场景。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刘晓倩 供图
三、科技赋能乡音,创新传承呈现
结束实地走访和调研后,实践队对收集到的资料进行了系统梳理、深入对比与细致分析,并借助AI工具和汉语方言语法特征语料库,对比山东和海南方言在春节习俗表述上的差异,从词汇、语法到语音特点,探究其背后深藏的历史、地理、文化等因素,讨论如何反应地域文化特色。
为更好地宣传调研成果,传承方言文化,实践队开展了一系列创新实践。实践队队员们精心制作新春方言宣传视频,选取两地相同春节习俗,邀请当地居民用山东话和海南话分别讲述当地独特年俗故事,录制具有节日温情的春节祝福。视频配以中文字幕,并充分利用英语、翻译等专业优势制作多语字幕,借助国内外社交媒体平台,向世界展现两地春节习俗的异同,让观众得以跨越语言与地域的界限,领略方言文化蕴含的独特魅力,促进文化交流互鉴。
实践队也精心制作了方言语音小卡,卡面设计融合两地地域文化特色,辅以多种语言文字介绍。队员们将前期收集的方言新春祝福音频转换为二维码植入卡面,扫码即可收听祝福音频,以新颖形式吸引年轻人关注方言文化。此外,实践队队员还通过公众号定期发布方言文化知识推文,内容涵盖方言词汇、语法、发音等,并设置投稿功能与趣味互动环节,如方言问答、猜方言挑战等,激发大众了解方言文化的主动性。推文采用多语言呈现,扩大受众范围,促进文化交流融合。
实践队还建立了 “山海” 方言语料库,汇总整理实践中收集的所有方言文化资料,包括访谈记录、音频素材、调研问卷结果等,并按照科学的分类标准进行整理归纳。为方言保护与传承、学术研究和教育提供宝贵资源。
本次实践,“山海春声,乡音贺岁”社会实践队,通过深入调研与创新实践,不仅揭示了山东与海南春节习俗方言表述的差异,更在传承和弘扬方言文化、促进地域文化交流方面迈出坚实步伐,为保护和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贡献了青春力量。
曲阜师范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