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路先行”实践团赴孟府孟庙展开调研活动

中华民族的悠久的文明史,虽历尽沧桑,但仍然昂首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文化的薪火相传居功厥伟。文化兴则民族兴。为贯彻落实党十八大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推进传统文化的弘扬传承,“E路先行”社会实践团赴山东省邹城市孟府孟庙开展暑期社会实践活动,一同“走进孟子故里,探索亚圣文化智慧”。孟庙呈长方形,五进院落,南北长458.5米,东西宽95米.占地4.36万平方米,折66亩。建筑群分东、中、西三路。初建时规模较小,后经历代重修扩建,至清初已形成前后七进院落。拥有楼、堂、阁、室共计148间。南北纵长226米,东西横宽99米,共占地约合65.3亩,总面积约合2.24万平方米。孟庙建筑为清康熙年间地震倾圮后重建。孟庙正南门为“棂星门”。门内左右各一坊,左名“继往圣”,右名“开来学”。第一进院落的北壁正中为“亚圣庙石坊”。第二进院落的砖铺甬道两侧尽是古老的苍松翠柏,往北为“泰山气象门”。进入此门后,即为第三进院落。此院左右各有门通往庙外,左名“知言门”,右名“养气门”,是过去出于孟庙的主要通道。“养气门”外南侧建有“亚圣木坊”;门内南侧建有“祭器库”三楹。“知言门”内南侧建有“省牲所”三楹。此院北壁,三门并列。正中之门为“承圣门”,门之左侧建有“康熙御碑亭”;左为“启贤门”;右为“致敬门”。“承圣门”内第4进院落即分为东、西、中三路。中路为孟庙主体建筑“亚圣殿”,其后为“寝殿”,其前左右两侧建有“东庑”和“西庑”各七楹,院中有“天震井”和“乾隆御碑亭”。东路“启贤门”内为“启圣殿”,其后为“孟母殿”。从“启贤门”到“启圣殿”甬路两侧,竖立着为数众多的历代碑刻,称之为“孟庙碑林”。西路“致敬门”内为一过道小院,东垣有一小门可通往中路“亚圣殿”院,北壁有一小门为“斋戒门”。此院四周墙壁上镶嵌着历代名人谒孟庙题咏等数十块小型碑刻。“斋戒门”内建有“致严堂”三楹。堂前有两株元代所植的参天银杏。 “亚圣殿”前的露台两侧各有一小门。东名“礼门”,通往东路“启圣殿”院;西名“义路”,通往西路“致严堂”后院的“祧主祠”。“寝殿”西侧亦有一小门,通往西路的最后一处小院“焚帛池”。孟庙总计建有各型殿宇64楹,碑亭2座,木门坊4座,石坊1座。
在参观的过程中,“E路先行”社会实践团成员采访了当地游客,了解他们来此旅游的主要目的。一个来自外地的游客说道:“一直以来,我总是热爱着孟子的文化,被孟子的智慧深深折服。‘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等人生哲理,在我们当今时代生活中仍然适用,仿佛人生路上的指明灯。学习孟子文化在当今世界尤为重要。”采访过后,“星星火炬”小队队员也被孟子文化深深折服,为之震撼。
孟府平面呈长方形,初建时规模较小,后经历代重修扩建,至清初已形成前后七进院落,前部分为三个大院,后部分为左中右三路。楼、堂、阁、室148间。以主体建筑大堂为界,前为官衙,后为内宅。穿过孟府大门里面的第一进院落,正北为二门,也叫“礼门”。位于二门之内迎面正中,屏门两侧无垣墙连属,类似遮堂门,名为“仪门”。穿过仪门,院中有一片高出院落的方形露台,在台前甬道两侧遮天蔽日。几丛翠竹亭亭玉立,丹墀的东南角,设置有“日晷”;西南角,设置有“嘉量”,其后,便是五楹出厦的正厅,即孟府的主体建筑“大堂”。大堂内正中,设有高出地面的木制暖阁,内设公案。案上摆放着文房四宝、签筒、印合。在大堂东侧一处独立小院中,有一3楹硬山式建筑,是孟氏宗族家祠,称“五代祠”。大堂西侧,有一曲尺形硬山式建筑,灰瓦覆顶。名为“见山堂”,取“开门见山”之意,是当时孟氏后裔接待和宴请宾客之所。大堂之后是孟府内宅。内宅的第一进院落是上房院,又名“世恩堂院”,是孟子嫡裔翰林博士居住处。世恩堂后为赐书楼,是存放皇帝钦赐墨宝、圣旨、诰封、古籍文献和家族档案的地方,延绿楼位于孟府第6进院落。“前学”位于孟府第一进院落西侧,为一组四合院。“后学”位于孟府第6进院落“缘绿楼”西侧清道光年间,孟子第70代裔孙世袭翰林院五经博士孟广均曾在“前学”、“后学”办学招收孟氏后裔子弟学习,称“三迁书院”。后“两学”逐渐荒废。清末民初,曾在孟府“世恩堂”西侧建一两层楼房,每层各5间,开办“孟氏子弟学校”,招收孟氏后裔入学,至建国前夕停办。孟府最后是孟府花园。队员们于孟府孟氏小学楼采访非遗面塑的传承人,谈及传统民间艺术面塑(也称捏面人)的发展历史,对孔孟文化的认识,对传统文化发展的看法与期待,对中国青年传承传统文化的建议还询问了于孟庙亚圣庙坊采访当地导游,谈及孔孟文化在当下的作用和意义,对中国传统文化未来发展的看法,以及对部分青年抵制中华传统文化现象的认识。采访外省游客对参观孟庙的感想,对孔孟文化的看法等问题。孟子在孔子仁学或礼学的基础上发展了以“仁义”为核心的思想学说,并为宣扬和践行这种学说而身体力行、奔走呼号。他自承先贤,身任天下;民生为本,仁爱为怀;崇尚道义,舍生取义,修身养性。孟子的人生精神是十分丰富的,它是先秦中国古典文明孕育的绚丽结果,也是秦汉以后中国人生精神和民族性格发展的重要泉源。孟子的人生精神同先秦、秦汉、秦汉以后其他思想学派的人文精神一道,共同构成中国民族精神赖以建构和发展的宝贵。最后“E路先行”社会实践团成员收集了解到孟子的生平经历及精神内涵,他们决心将努力弘扬孟子文化,为传承弘扬中华传统文化贡献自己的绵薄之力。
 
时间:2022-08-03 作者:朱国政、林文豪 来源:“E路先行“社会实践团 关注:
大学生社会实践推荐
  • “E路先行”实践团受邀走访曲阜市文旅局
  • “E路先行”实践团赴孟府孟庙展开调研活动
  • “E路先行”实践团赴曲阜市三孔景区调研之旅
  • “E路先行”社会实践团赴曲阜市孔子博物馆参与调研
  • “E路先行“社会实践团赴曲阜市文化馆调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