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财三下乡:“闲”屋变现,助力乡村振兴

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乡村建设行动,探索闲置宅基地多主体治理的有效途径和政策措施,推动乡村产业振兴和乡村的发展,6月18日至22日,安徽财经大学“三下乡”暑期社会实践团队“恬阔村舍行”赴蚌埠市禹会区长青乡杜郢村开展调研活动。
6月18至19日,团队成员通过互联网收集相关资料、小组讨论、师生交流等方式设计问卷,并通过小规模的进村走访、入户调研和村干部当面访谈进行预调研,初步了解了皖北地区城市近郊区蚌埠市杜郢村宅基地闲置状况、功能转型模式和多主体治理状况。在实地走访后,团队成员了解到,随着大量劳动力人口外出务工,导致杜郢村闲置宅基地数量较多。并且杜郢村内老年人较多,宅基地面积均较大,故又呈现宅基地部分闲置现象严重。随后,团队成员对村干部进行访谈,经村干部的介绍后,团队成员了解到,由于杜郢村为城市近郊区农村,且处于涂山风景区内,故政府鼓励杜郢村利用闲置宅基地发展民宿,充分发挥宅基地的财产性功能。杜郢村闲置宅基地功能转型模式主要有“单一的居住保障功能——自住+自主经营型”或“居住保障功能——自主经营”两种。“通过乡政府与农户协商交流,确定转化模式,村民拥有很大的自主选择的权利,闲置宅基地盘活利用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果。”杜郢村朱书记说。

 图为团队成员听取村干部介绍杜郢村情况 王立媛 摄

6月20日,团队部分成员在指导老师的带领下入户实地调研,大规模走访村庄住户,了解村庄住户家庭和宅基地的基本情况以及对闲置宅基地盘活利用相关政策的认知程度。在实地调研过程中,团队发现,村庄住户的宅基地大部分属于周期性闲置,居住保障功能大幅度降低,财产性功能也没有很好的发挥。在与农户的深入交流中,团队了解到,在该村依据村民意愿,该村采用“政府+村集体+农户+社会资本”的盘活利用模式,由政府主导、村集体统一开发运营,将闲置宅基地及农房以出租方式引入社会资本对其进行投资开发,参与的农民可以从中获得租金收入或分红收益。但是,村庄住户对于闲置宅基地盘活利用的相关政策了解较少,大部分农户思想观念还未转变,对杜郢村闲置宅基地盘活利用工作带来了不小的挑战。
 

图为团队成员在指导老师带领下对农户进行访谈 王立媛 摄

另外,对于部分闲置的宅基地,村集体计划打造民宿集群,依据村民意愿,可选择自主经营,严格按照政府下发的补贴政策文件,在原有的土地上进行修缮、改建,但不允许新建,通过政府的政策补助和标准审批经营民宿农家乐。现杜郢村已有一家民宿投入运营,两家民宿处于最后的改造阶段,均由闲置宅基地改造而成。在指导老师的带领下,团队成员还积极探讨了宅基地功能转型与多主体治理发展的可能性与必要性。
 

图为杜郢村宅基地功能转型实例:民宿禹麓人家(自住+自主经营型)  王立媛 摄

6月21至22日,团队成员对当地农户进行问卷调查,对农户将闲置宅基地改造为特色民宿充分发挥宅基地财产性功能的意愿进行了解。最后,团队通过整理中期的调研结果,围绕宅基地功能转型和多主体治理,深入思考皖北地区城市近郊区村宅基地盘活利用的解决模式,并针对性的提出政策宣传、资金支持、因地制宜和因户制宜等相关结论和建议。
 

图为团队成员在杜郢村党群服务中心合影 王立媛 摄

通过本次调研,团队成员对不仅蚌埠市禹会区杜郢村的实际情况有了更全面的了解,对乡村振兴有了更直观的认识,对专业知识也有了深刻理解,也认识到闲置宅基地盘活利用的必要性。对闲置的农村宅基地资源进行盘活利用,可以改变农村宅基地单一的居民居住功能,促进劳动力,技术,资本等生产要素向农村集中转移,催生出休闲农业、乡村旅游、文化创意、健康养生等农村新产业新业态,对于推动乡村产业振兴和乡村的发展、农民的增收具有重要的意义。

时间:2022-08-01 作者:王立媛 来源:安徽财经大学 关注:
大学生社会实践推荐
  • 倡导资源利用,实现绿动天下
  • 2019年9月,我国出台了《公共机构生活垃圾分类工作评价参考标准》,《标准》的出台有利于深入贯彻落实关于垃圾分类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
  • 大学生社会实践
  • 倡导农废分类利用,共创美好生态家园
  • 建设生态文明,是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长远大计。面对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来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的严峻形势,必须树立尊重自
  • 大学生社会实践
  • 保护环境山河美 生态强国靠大家
  •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良好生态环境是最公平的公共产品,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环境就是民生,青山就是美丽,蓝天也是幸福。为了响应党
  • 大学生社会实践
  • 做好垃圾分类 推动绿色发展
  •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指出:“实行垃圾分类,关系广大人民群众生活环境,关系节约使用资源,也是社会文明水平的一个重要体现。” 为了能够
  • 大学生社会实践
  • 农村垃圾回收利用,助力减碳绿色发展
  • 习近平总书记在2021年4月30日十九届中央政治局第二十九次集体学习时强调,生态环境问题归根到底是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问题,建立健全绿
  • 大学生社会实践
  • 发展绿色新农业,推动资源再利用
  • “十四五”期间,加快农业绿色发展,鼓励生态循环农业,推进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成为我国绿色产业转型及资源高效利用的重要目标。为坚持
  • 大学生社会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