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工大暑期实践团,用心感受非遗古纸与鸟笼

7月17日上午,翻过约30公里蜿蜒曲折的山路,合肥工业大学计算机与信息学院赴贵州省丹寨县“筑牢民族共同体意识,点燃强国有我大梦想”暑期三下乡团队从丹寨县到达石桥村,通过对当地国家级、省级古法造纸传承人进行采访及亲身体验造纸过程,团队对古法造纸进行了深入调研。

丹寨是一个以苗族为主多民族共同聚居的县。 地处都柳江、清水江上游,融合了都柳江系、清水江系苗族文化的特点,至今仍保留着古朴、浓郁、独特的民族风情,苗族、水族等世居民族在千年变迁和繁衍生息中,创造了自己独特的文化。 丹寨民族文化分布于全县七个乡镇,很多村寨富有特色的民族文化是贵州乃至中国民族民间文化中的精品。
古法造纸是石桥村特有的民族传统工艺,从唐朝中期开始沿传至今,且传统工艺保持完好。全村从事造纸业的有60余户,主要生产以白皮纸和彩色皮纸为主,纸质好,特别是彩色手工纸在全国绝无仅有。部分彩色皮纸还销澳大利亚、东南亚等地区。被用来做贺卡、手提包、装饰店面等。

队员们跟随村支书、国家级传承人王兴武来到最早的造纸基地——穿洞,这是一个天然的山洞,洞口陈列着一张张待晒干的皮纸和一桶桶纸浆。在王兴武的大徒弟、省级传承人罗有军的讲解下,队员们亲手体验了“荡料入帘”“花草纸”等古法造纸步骤,切身体会古法造纸过程。
从采访中我们也了解到整个造纸工艺时长40-50天,包括树皮晒干、泡水、蒸煮、漂洗、去除渣质等流程。纸张目前的主要用途是通过销售供给大、小图书馆专攻一些国内有名的画家的书画和古籍之类的修复艺及供给商家做包装等。据了解,对于古法造纸术的传承目前可能在继承方面仍有些困难,全村大概仅有30个人专门从事这个行业,有很多年轻人觉得枯燥无味、辛苦,但在近年来旅游业的带动下,有更多人知道了这项工艺,同时在政府及当地部门的支持下,通过合作社经营,王兴武等人有信心,也有决心,要带领更多人去做,想让它走出去、发扬光大。非遗技术的传承也离不开创新,王师傅创新出十大系列160款纸张,包括花草纸等,添加了不同的想法,创新出不同的样式,同时也申报了相关专利。

下午团队走访了卡拉村,该村是丹寨县芒筒芦笙舞的发源地之一,具有浓郁的民族风情和深厚的民族文化底蕴。手工鸟笼工艺是卡拉村的特色,也是卡拉村主要经济收入来源之一。团队也对手工鸟笼的发展现状进行了调研,并用无人机记录了当地的独特风景,计划后期对当地进行旅游宣传。
 
时间:2022-07-24 作者:朱厚源 来源:合肥工业大学计算机与信息学院 关注:
大学生社会实践推荐
  • 合工大暑期实践团,用心感受非遗古纸与鸟笼
  • 追溯红色记忆,赓续百年薪火
  • 河南工业大学土木工程学院(建筑学院)“初心”党建工作室暑期社会实践团队于7月3日上午前往清丰县纸房乡乜庄村乜庄小学进行宣讲。
  • 大学生社会实践
  • 助力科技,打造智慧童年
  • 助力科技,打造智慧童年
  • 2022年7月20日,计算机与信息学院(人工智能学院)赴贵州省丹寨县“筑牢民族共同体意识,点燃强国有我大梦想”暑期社会实践团队,来到
  • 大学生社会实践
  • 安财学子“三下乡”:踏寻改革之路,弘扬小岗精神
  • 暂别云安,征途不止
  • 华南师范大学哲学与社会发展学院成蹊社会服务队(以下简称成蹊队)本次三下乡活动第五天教学活动顺利开展。为了给学生们在最后一天画上
  • 大学生社会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