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临泉县老集镇集东首界南河东岸,有一处庄严肃穆的建筑格外引人注目,那便是魏野畴纪念馆。迈进大门,映入眼帘的是魏野畴烈士的雕像,他一袭长衫,目光如炬,既有知识分子的儒雅,又有革命斗士的坚毅。穿越时空,如今在这片土地上已经听不到魏野畴的声音,但他的革命精神永存,人们也用各种方式向他致敬。“一拜哀思起,如披烽火光。浩气贯长虹,眠愁忧民殇。临泉颍水泪,月牙枣荫长。何以度英魂,他乡作故乡。”这是英烈魏野畴的曾孙女魏策策扫墓有怀,写下的一首诗。
1927年,蒋介石发动“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后,全国笼罩在一片白色恐怖统治之下,让从事革命多年、誉满关中的魏野畴难以在陕西开展工作。经省委同意,他接受西北军杨虎城将军邀请,到河南开展兵运工作。同年8月,魏野畴随杨虎城部队移驻皖北亳县、太和县境。1928年2月,任中共皖北临时特委书记,4月任皖北革命军事委员会总指挥,并于4月8日组织领导了四九暴动,9日在率领起义部队转移途中被捕牺牲。魏野畴为中国革命,为实现共产主义远大理想,从陕西转战中原,最终将一腔热血洒在临泉老集的热土上。
魏野畴纪念馆为两层建筑,共分七个单元,分别是发轫五四、播火三秦、建党西安、兵运皖北、暴动阜阳、蒙难临泉、彪炳史册。每个单元运用现代陈列理念和多种艺术形式,讲述了魏野畴的一生,立体形象地展现了魏野畴自五四运动到英勇就义各个时期的英雄事迹,全面展示烈士短暂而伟大光辉的一生,深刻感悟革命先烈为了民族的解放甘于抛头颅、洒热血的大无畏革命精神和牺牲精神。
“魏野畴为了中国革命,为了实现共产主义远大理想,从陕西转战中原,最终将一腔热血洒在皖北临泉的热土上,为临泉人民留下了永不磨灭的红色记忆,留下了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宝贵精神财富......”这是在参观魏野畴纪念馆,我印象最深刻的一句话。迈进纪念馆大门,映入眼帘的是魏野畴烈士的雕像,他一袭长衫,目光如炬,既有知识分子的儒雅,又有革命斗士的坚毅。
在馆内,通过聆听讲解、观看革命烈士事迹展,我深刻感悟到了革命前辈和先烈为救国救民百折不挠、勇往直前的崇高精神,同时,我更深刻地了解到了魏野畴奋斗的一生,光辉的一生。他25岁参加革命,30岁英年早逝。他为党和人民奉献的是毕生的心血、青春乃至生命。他像一只甘于吃苦、乐于吃苦的骆驼,在艰苦卓绝的革命斗争中负重前行,生命不息,战斗不止。
这次活动,我收获颇丰,了解了革命先烈的光荣事迹,我似乎也听到了先烈的心声,感受到了先烈大无畏的精神,是他们用鲜血和生命换来了如今百姓们的安居乐业,岁月静好。我们不能忘记过去,要让它成为我们前行的动力,努力的使我们的国家变得更加繁荣富强!与此同时我也经受了一次极好的学习机会与思想洗礼,深深地感受到了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没有无数共产党员,革命先烈的浴血奋斗、流血牺牲,就没有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与和平安宁!魏野畴烈士的事迹深深感染着我,在我心中留下了一颗爱国主义种子。回望魏野畴烈士的一生,他之所以能赴汤蹈火、舍生忘死,之所以能任劳任怨、鞠躬尽瘁,之所以能洁身自好、光明磊落,根本原因就在于他始终坚持理想先行、信念领航,始终坚守理想信念这片精神家园。作为新时代的青年,我们担负着特殊的使命和重大的责任,更应坚定理想信念,筑牢信仰之基,任何时刻都要让初心薪火相传,把使命永担在肩。我相信每个中国人都会永远记得中国有一批这样的英雄烈士为国家作出的奉献和牺牲,将红色基因传承下去。
中国共产党伟大!革命志士崇高! 今后,我当深怀感恩,不忘初心,传承红色基因,继承先烈遗志,发挥好人民应有的作用,甘于奉献,勇于担当,牢记使命,争做能够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