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青年网温州7月2日电 (通讯员 薄阳阳)为了缅怀革命前辈的光辉业绩,展望祖国发展未来,安徽工业大学外国语学院“安徽工业大学外国语赴马鞍山、宿州、六安、蚌埠、温州”暑期社会实践队于7月2日来到浙南红都凤卧,实践队员沿着红军足迹,参观了浙江省一大旧址和省“一大”陈列馆,感受过去的故事,重温战争年代的“烽火记忆”。
凤凰鸣矣,于彼高岗。作为浙江省省著名革命老区,凤卧是中共浙江“省一大”召开地,素有“浙江延安”之美誉。1939召开的“省一大”是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浙江省党组织召开的唯一一次全省党代表大会,掀开了浙江党史新的一页如电光石火划破沉沉长夜,给苦难中的浙江人民带来了光明与希望。当实践队员行走在平阳县凤卧镇,可以清晰的感受到红色是当地最鲜艳的颜色,也是当地民生幸福的鲜明底色
针对本次“三下乡”活动,在正式出发前,实践队的成员通过上⽹浏览资料,在学校图书馆查阅相关⽂献,为活动的正式开展做出充分的准备。只有⾜够多的数据和资料,才能使调研结果更具有实际价值,⽽不仅仅是⽚⾯的。经过了半个月的准备和前期⼯作,本次“三下乡”活动在温州为期两天,在7月2日正式开始。
实践队员首先乘车前往的的是中国工农红军挺进师纪念碑。站在山脚下抬头仰望,可以看见中国工农红军挺进师纪念碑巍然立于山上。实践队员早已按捺不住激动的心,踏着阶梯层级而上,来到纪念碑脚下。仔细观察可以发现,碑形为双肢合一、向上有力的长方体,象征着红军挺进师与浙南、闽东革命力量紧密结合,并肩战斗。主碑周围还布置一组高低不同的6根立柱,如春笋破土,象征红军挺进师活动过的闽浙赣等地区的革命力量蓬勃发展。在青山绿水间,挺进师不仅谱写了可歌可泣、动人心魄的壮丽诗篇,耸立在平阳凤岭山上的中国工农红军挺进师纪念碑,更是见证了与群众间坚实而又深厚的感情。
第二站是月光山公园,是粟裕将军留下骨灰的地方,是粟裕将军的陵园。令实践队员印象深刻的是两株高大的玉兰树,据当地村民介绍,这是粟裕将军夫人楚青奶奶亲手栽种的是。经过实践队员进一步查找资料知道1985年楚青赴月光山祭扫将军英灵,在纪念碑前亲手种下了两株玉兰树,并题诗:“当年鏖战此山中,热血染得乌溪红。鱼水相依深情在,浩气长存月光峰。”后来这首诗被刻成碑,安置在玉兰树下。实践队员还发现陵园里还有一块粟裕将军的墓碑,刻写了他的生平。在此,实践队员肃立默哀,敬献鲜花向粟裕爷爷致敬。
随后,实践队员乘车绕过一段蜿蜒的红色山路来到中共浙江省一大陈列馆。中共省一大陈列馆背靠冠尖山,馆内采用现代科技手段,结合VR、雕塑、图文等技术,将一幅幅革命历史场景真实再现,在现场,实践队员能切实感受到革命的艰辛与不易。进入陈列馆内 ,“迎面走来”的是一组26位党代表弧形浮雕。经过讲解员介绍,实践队员了解到这是26位参加中共省一大的党代表。1939年,这些来自全省各地的26名参会代表化装成商人、教师,怀揣救国救民的信念,冒着生命危险,穿越层层封锁赶往凤卧共赴省一大。陈列馆现有藏品1270件/套,馆内生动详实的图片、栩栩如生的模型、珍贵的历史文物配以恢弘壮丽的音效,诠释着初心不改。实践队员认真观看陈列的珍贵影像、图片等资料和文物,学习革命先辈的革命精神。
在凤卧村里,中共浙江省一大陈列馆与红军挺进师纪念园、郑海啸故居、月光山公园等多处红色景点串珠成链。也正是这个不起眼的山村,成为了浙江发展坐标上的一个里程碑,时代的风云在这里酝酿,催生了一个崭新的浙江。
经过此次实践队共同参观红色革命基地活动,使实践队员对革命精神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烈士们的英勇顽强和大无畏精神令大家十分钦佩。实践队员纷纷表示,在今后的工作学习中,将以革命烈士为榜样,继承和弘扬先烈遗志,进一步增强理想信念和宗旨意识,这次参将帮助实践队员牢记使命、砥砺前行,实发扬红色传统,传承红色基因,延续革命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