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脉相传——《共产党宣言》
[计算机]学院E脉相传实践团赴山东东营市广饶县大王镇刘集村参观调研
(据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报道)7月8日,E脉相传实践团来到山东省乃至全国最早的农村党支部之一的中共刘集支部旧址,并找寻有关于我国首版中文译本的《共产党宣言》的故事。
实践团成员首先来到的是全国首个《共产党宣言》纪念馆,纪念馆包括地上建筑三层和地道参观区,总面积3600平方米。其中,一、二楼展厅分红色幽灵、东方破晓、峥嵘岁月、碧血丹心、光辉永照五部分,全面展现了《共产党宣言》首版中译本问世、传播、指导中国革命的历程,以及在《宣言》引领下刘集人民不屈不挠革命斗争和新时代积极创业的革命精神。红色幽灵部分主要讲述了《共产党宣言》诞生的国际背景以及《共产党宣言》在中国的传播;东方破晓部分主要展现了《共产党宣言》在中国传播的大背景、刘集支部的建立以及《共产党宣言》如何来到刘集的历程;峥嵘岁月部分主要讲述了在《共产党宣言》思想感召下,刘集党员干部带领刘集人民不屈不挠革命斗争和新时代积极创业的革命精神;碧血丹心部分主要诠释了在中华民族生死存亡的危急关头,大王人民在惊心动魄的中国战场上,实践《共产党宣言》理论,推进革命发展的光辉历程;光辉永照部分详细讲述了《共产党宣言》在刘集村传播、保存、捐献的历程以及《共产党宣言》精神当代人民的长远影响。三楼设有党性教育报告厅,可同时容纳100人,为开展爱国主义教育活动提供了有力平台。地道参观区包括光辉历程、魅力大王两部分,光辉历程部分通过影像资料再现建党90年来的重大历史事件,讴歌共产党人为了国家独立、民族自强、经济发展,坚定执着、自强不息的英雄气概;魅力大王部分生动的把一个求真务实、锐意进取的生态文明城镇展现在世人面前。
展馆内的这本《共产党宣言》是由陈望道先生首译、1920年8月出版的,它是迄今为止发现的唯一由农村党组织传播、使用和保存的珍贵文献,属国家一级革命文物。
寻根溯源,抚今追昔。从一本《共产党宣言》点燃的星火开始,到迈入新时代,那盏曾点亮革命者理想信念的宣言之灯,还在继续照亮新的征程!信仰的力量,不变的情怀。当实践团成员们漫步当年的小院,追寻宣言星火留下的痕迹,不得不感慨信仰的力量,它像一道光,穿越历史照亮未来,为这方土地上的人们指明前进方向。艰苦卓绝的斗争岁月里,无数仁人志士在《共产党宣言》指引下,敢为人先,前仆后继。多年来,这份真挚朴素的信念薪火相传。不论是革命战争年代,还是建设改革时期,刘集支部那种骨子里敢为人先、不怕牺牲,不畏艰苦、勇于创新的精神一直都在传承弘扬。红色血液汩汩流淌,红色基因代代相传。回首来路,正是有了党的引领,宣言之光的温润,才有今日之辉煌。展望未来,唯有握好历史接力棒,传承赓续先烈们的精神血脉,方能告慰历史、不负时代。
作者:葛洪奎 李荣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