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员 欧阳思迈)2022年7月5日,湘潭大学物理与光电工程学院赴张家界市桑植县洪家关村专项实践团于上午9:00到达桑植县芙蓉桥,到访了当地的合群村,亲身体会了白族独有的扎染技术,学习了白族民歌。
7月5日是实践团来到桑植县的第四天,今日选取了白族民族文化保留完好的桑植县芙蓉桥合群村作为参观地。十分幸运地,今日正值来自云南的白族扎染老师授课,青年们亦有幸可亲身体会白族特有的扎染技术。白族扎染别具一格,对传统扎染技术进行了改进。设计、上稿、扎缝、浸染、拆线、漂洗,最后进行整检。每道工序皆是纯手工完成,每个图案皆由心血倾注而成。花叶、鱼纹、蝴蝶、山与水,都是白族扎染的基本图案,游龙针针,后用板蓝根浸水染色,最后的成品不仅外形富有民族特色,布料也对人体有益。配合刺绣,扎染蓝布做成的小褂、褶裙等等,实在称得上上等手工艺品。


(图为扎染半成品与成品)
令人印象深刻的,不仅仅是灵巧精致的白族扎染技术,更是当地居民十分热情的招待与动人的歌声。白族的姐姐们穿好针线,剪好布料,一针针言传身教,热情而周到地回应实践团青年们满满的好奇心,搬来小板凳,手拿布与针,大家都认真而努力地学习着。来自云南的扎染老师头戴艳丽秀美的民族帽,带头唱起了白族民歌。大家有说有笑,沉浸在白族热情而独特的风情中。白族的孩子们不同于南方汉族的孩子那样内敛而矜持,虽是第一次见面,却也能抛开陌生与年龄差异,与实践团的大家十分亲近。中华56个民族紧紧相拥,虽各有特色,却相互包容,令人动容。皆说中华以团结为风尚,概是如此。


(图为实践团成员学习白族扎染)
中华传统技艺,皆是由民族百姓的智慧与大量心血凝聚而成,然而因科技的发展,正逐渐淡出人们视野,白族扎染便是其中之一。来自云南的白族扎染老师应邀来湘西传授经验,正是希望此番技艺能够经久犹传。实践团此去湘西,亦希望能为中华传统技艺的传承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漫步于合群村濛濛细雨中,耳畔萦绕着的婉转歌声久久不绝,实践团的青年们带着今日收获的,城市喧嚣外的一片独属于白族的清净,踏上了回程之路。
指导老师:李旭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