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访“稻虾共作”先行者,探究立体种养新技术


“世界龙虾看中国,中国龙虾看湖北,湖北龙虾看潜江”。位于江汉平原腹地的湖北省潜江市,近年来大力发展虾稻特色产业,小龙虾养殖面积和产量快速增加。为了进一步了解潜江市如何通过“稻虾共作”模式破解江汉平原农业增收困局,2022年7月5日,山东理工大学管理学院“农兴实践团”赴潜江市积玉口镇宝湾村进行参观与学习。

首先在宝湾村王华书记的介绍下,实践团成员采访到了“稻虾连作第一人”刘主权,刘主权专家详细地向团队成员讲述了当年养虾的故事。由于田关河的开挖,宝湾湖湖水泛滥时的下泻通道被阻断,宝湾村上千亩农田长期受到水的困扰,因此,宝湾村的村民一年只能种植一季水稻,许多村民纷纷抛荒外出逃生。后来,为了完成镇里下达的消灭150亩抛荒田的指标任务,刘主权承包了70亩低湖田。经过多番思考,他决定在低湖田中养一季虾、种一季水稻,也就是一种“稻虾连作”模式。他说:“这一带的低湖田一年四季干不了水,只能种一季中稻,养虾正好利用了冬闲季节,八九月份投苗下去,第二年四五月份起虾,小龙虾还对稻田起到了松土、除草、增肥的效果。”
 
接着,实践团成员又向刘主权专家详细了解了更加高效的“稻虾共作”模式,他解释到:“所谓“虾稻共作”,即小龙虾与水稻共作共生。沿稻田田埂挖出环形虾沟,原来1米宽、0.8米深的小沟,改成4米宽、1.5米深的大沟。每到插秧时节,农民把尚在幼苗期的小龙虾移至沟内生长。等秧苗长结实了,再把沟里的幼虾引回稻田里。这样一来,四五月份收一季虾,八九月份又收获一季虾,当地人称作“一稻两虾”。每年的5月至9月水稻生长期间养殖小龙虾,小龙虾与水稻在稻田中共同生长。每年5月底稻田整田,6月底至7月初捕捞成虾,8月至9月收割水稻。” 最后,刘主权专家带领着实践团成员参观了“稻虾共作”模式的试验田。通过此次采访,实践团成员深入了解了“稻虾共作”的前世今生,并且充分意识到“稻虾共作”模式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和经济效益,减少了生产成本,大大提高了当地农民的积极性。
 
   
时间:2022-07-06 作者:王洋洋 宋张娅 来源:王洋洋 宋张娅 关注:
大学生社会实践推荐
  • 采访“稻虾共作”先行者,探究立体种养新技术
  • 下桃林,入万家,集万意,看万变
  • 下桃林,入万家,集万意,看万变
  • 为调研当地村民经济收入情况、乡村环境改善情况及生活满意度,了解政府对当地村民生活条件的扶持与政策,以及此类政策对当地村民生活的
  • 大学生社会实践
  • 月亮湖志愿服务队“安全交通”宣讲活动
  • 贵州石阡“阡纤美人”助推老区新发展
  • 贵州石阡“阡纤美人”助推老区新发展
  • 2022年7月6日,山东理工大学“鲁黔”中情实践团赴贵州省石阡县贵州祥华生态茶业有限公司进行访谈调研,具体了解了企业在助推老区新发
  • 大学生社会实践
  • “稷”下美丽乡村志愿服务团赴沂蒙红色影视基地参观学习
  • 传承沂蒙精神,践行初心使命
  • 传承沂蒙精神,践行初心使命
  • 7月4日,为充分利用沂蒙红色资源,赓续精神血脉,传承红色基因,“稷”下美丽乡村志愿服务团赴沂蒙红色文化主题教育基地开展红色文化主
  • 大学生社会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