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今“锡”变化,探访历史古迹,感受人杰地灵。实践主要以走访无锡古镇以及历史街区等形式为主;我组成员自动分为两组针对道路以及古镇三方面的近十年的变迁进行探寻。
第一分组是道路探险小队,主要是了解无锡道路的变迁发展。一个城市总有其核心的道路,就像主动脉一般贯穿整个城市的历史,经济,文化。通过向无锡居民发放纸质调查问卷和二维码调查问卷了解到,无锡的道路主动脉绝对非中山路莫属。我组成员又通过查阅无锡地方志,得知中山路的前身是一条大和,后来演变成一条道路拥挤不起眼的小路;新中国成立后,由于掀起了几次“拆城铺路”“填河筑路”运动,中山路才初具现在的规模。而让中山路完全形成现在这幅规模的还要归功于上世纪80年代的改革开放,这一期间三凤桥,鸿运楼,东方商场等老字号在中山路陆续出现,商业浪潮的来临,推动着中山路的不断发展。而20世纪中山路发展迅速,主要是在2014年,开通了地铁1,2号线。便利了人们出门,也挖掘了新的消费潜力。
第二分队是古镇观赏小队,主要是观赏惠山古镇,了解古镇近百年的兴衰发展。小组成员提前上网查阅资料,了解到惠山古镇历史悠久,古迹众多,文化底蕴丰厚,号称无锡历史文化的露天博物馆,更是无锡山水名城和历史文化名城的缩影。通过走访惠山古镇,了解到古镇的历史可追溯到1500多年前的南朝……后来经过近代,自然景色被慢慢的破坏掉,青砖绿瓦也变得坑坑洼洼,再到后来,完全不成样子了。07年无锡市委以及市政府本着对历史负责的原则开始着手启动惠山古镇修复工程。最终将这里打造成历史文化集中地,文化休闲课堂,国际化旅游胜地,也带动了无锡的旅游业发展,间接性促进无锡总体经济的增长。
这次的走访活动,让我们认识到无锡道路的变迁和古镇的百年兴衰发展。“拆城铺路”和商业高潮的来临加快了中山路的规模演变,由“简”变“繁”加速了现今主动脉的形成。在古镇方面,古镇的保护问题不大,但主要是发展问题,虽然古镇得到了好的保留,但这并不能使得古镇本身特色与现代化社会完美接洽。我想,在日后的进程中,无锡政府与居民同心协力,一定可以在保护古镇的同时使古镇得到更好地发展。
只有自己实地真切的去感受了才能真正体会到古镇独特的魅力和道路演变的形成,本次走访活动不仅使我们调研队良好的发挥了团队协作精神,还让我们身为大学生深入了解了古镇文化和道路演变的发展。更重要的是,我们都希望古镇和道路演变可以走入更多人的视野,古镇文化和道路演变可以得到传承和弘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