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11”虽然过去半月有余,但是很多人仍在为其买单。近日,记者了解到,由于不少大学生“超前消费”,通过电商平台办理了分期付款,变身“月供族”。随着还款期限迫近,一些大学生不得不“挪用”生活费,拆了西墙补东墙,开始了漫长的“还钱”之路。暂无收入的他们,甚至在未来一到两年的时间里都要背上“债务”。
12月2日,记者向112名德州学院在校大学生发出调查问卷,其中女生62名,男生50名。调查当中涉及为什么分期付款、用什么分期、分期之后怎么还款等问题。如果你是一名大学生,请看看自己“中招”了吗?
七成大学生“今天花明天的钱”
“双11”前夕,购物网站纷纷推出分期付款、打白条、在线融资等业务,可以超前消费的商品包括数码产品、运动装备等,大一学生吴刚(化名)就被吸引了。他接到了一张广告单,上面写着“大学生购物,电脑手机12期免息轻松拿”。
吴刚觉得,现在办不了信用卡,这种分期购物挺合适的。他在网站注册后,很快有工作人员为他办理了相关手续。“第一次买了3000多元的相机。”吴刚说,当时沉浸在“马上有相机了”的喜悦中。3000多元的相机分24个月付清,平均每个月不到两百元,吴刚感觉还款压力并不算大。随后,他又买了一款刚刚上市的平板电脑。“以前每个月只有800元生活费,买额外的东西得向父母要钱,现在有了购物分期付款,感觉一下子有了底气。”就这样,吴刚一次又一次地购买了喜欢的电子产品,尽管每次都说“再买剁手”,可还是不忍放下手中的鼠标。
调查问卷中,有超过70%的人有过网购分期付款的经历,理由是“花明天的钱,享受今天的快乐”,使用分期的方式六成以上是使用支付“花呗”以及与商家签订分期合同,另外有少部分人使用信用卡付款。
买了还想买,提前消费上了瘾
分期消费你都买些啥?填写问卷的112名学生中,65人是买衣服和鞋子,51人是购买电子产品,还有少数学生是购买化妆品、饰品以及奢侈品。“简单一句话,兜里的钱要和自己的消费欲望相匹配,否则就是一场毁灭。”大学生张凯总结说。教育学专业的他今年大四,已经找到了实习单位,但他还在为欠下的近1万元分期付款账单担忧。“很多时候,大学生购物消费都是冲动消费,我每次分期之后,就真的想把我所有购物软件卸载,然后把手剁了。”王凯说,“剁手”的想法不止他一个人有,但电脑、手机、衣服谁也没少买。
本次调查中,“每次分期后你想不想剁手”一项,有67人选择“想”,而“有过剁手想法后,你还会继续吗?”选项,有40名同学表示“会继续,因为根本戒不掉”。
张凯总结,对于大多数大学生来说,购物网站“全面”的借贷、分期服务是巨大的诱惑,很难抵御,有了第一次分期基本就会有第二次,第三次。
近半大学生还款向父母求援
“这孩子说自己用一个可以提前消费的软件买了衣服,我怕她乱花钱,生活费都不一次性给她,而是按月打钱,结果还是防不胜防。”近日,德城区的刘女士在网上收到女儿来自支付宝“花呗”的账单,账单显示“双11”当天,女儿超前消费1500元购买了一件大衣。女儿本不想告诉她,但因为到期还不上了,只好向家里伸手。
目前暂无收入的大学生群体若要偿还一笔笔提前消费,他们将会怎么做?调查问卷中“分期付款之后,你的偿还方式是什么?”一项,有54名同学选择请“父母帮忙”,另外有54名同学表示“会拼命省钱在生活费中省出来”,而4名同学认为应该“抓紧找兼职来填补漏洞”。
一位分期付款购物网站的工作人员表示,网站规定,如果没有按时还款,违约一方需要缴纳几十倍的服务费,如果学生无法偿还,需要学生家长偿还。现在分期付款购物网站都有自己的不良信用记录信息库,未来一定会接入整个信用体系,如果大学期间过度超前消费,导致不良信用记录进入信用系统,将对今后的生活、工作造成重大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