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昌大学生月均消费超千元 钱都去哪了?

c

少了不行多了不好家长给钱各有技巧

众所周知,绝大多数大学生经济尚未独立,必须从家里获得“补给”。此次调查中,记者也采访了多位学生家长,发现他们在给钱方面动了不少心思。

家住红谷滩的李国庆,儿子在武汉一所大学上学。刚开始,他每月给1600元生活费,但儿子总是熬不满一个月,“月初是公子,月末是花子”,常常中途回家或者打电话要钱,让他感到压力很大。后来,他把给钱周期变成一周,一次400元。从那以后,超支的情况就很少出现了。

“我们都是每学期开学时给他的卡里打1.5万元,包含学费在内。”来自福建的王女士告诉记者,这次出差来南昌顺便送儿子上学。“读大三,学经济的。”王女士告诉记者,儿子在南昌读大学,生活自理能力较强,性格独立,花钱节制,不仅能够合理分配使用这笔“巨款”,还通过兼职和勤工俭学挣些生活费,每次回家都要给家人带点南昌的特产。

“不管是分期给,还是一次性结清,家长最好多问问孩子的花钱去向,让孩子在思想上有节约的意识。”南昌大学一辅导员告诉记者,她观察到,不少学生花钱,父母都不怎么过问,缺了就给,多了不管。“这样不利于孩子理财消费。”该辅导员表示。

d

专家呼吁加强引导戒除奢侈攀比陋习

南昌高校众多,“开学经济”对商家吸引力不小。记者在南昌多家超市看到,除了针对大学生的常规促销手段,一些商家甚至推出了分期付款业务。

“交得起学费,买不起装备。”网络上,家长们对开学消费的逐年上涨吐槽不少——有的学生除了要求购买高档手机、平板电脑和笔记本电脑“三件套”外,还要购置价格过万元的单反相机。

“大学生群体的理财能力尚未成熟,一些经济条件较好的家庭,如果无限制满足孩子的物质要求,可能让他们养成奢侈消费、盲目攀比的陋习。”东华理工大学郭老师认为,虽然如何消费是每个家庭的自由选择,但是对于大学生来说,消费要区分合理与否,家长和学校有责任加以正确引导,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和财富观,让贫困家庭的孩子不自卑、富裕家庭的孩子不炫富,让节俭成为他们的共同习惯,让自强自立成为他们的共同追求。

 

时间:2014-09-13 作者:爱开大学生 来源:爱开大学生 关注:
大学校园生活推荐
  • 女大学生心中的“理想男友”身高
  • 不少大学生,在大学里都会选择谈恋爱,但是大家对另一半,也会有自己的要求,最常见的就是关于身高方面的要求了。
  • 大学校园生活 02-14
  • 女大学生校园成功求婚学弟
  • 恋爱是大部分上了大学的学生,很向往的一件事。毕竟大学不同于初中,是允许学生恋爱的。
  • 大学校园生活 01-20
  • 各地大学生生活费标准排行榜
  • 那大学生又是如何想的呢?在大学校园存在一种普遍现象,那就是月初的时候钱包鼓鼓,喜欢啥买啥
  • 大学校园生活 01-12
  • 为什么女大学生怀孕现象越来越多
  • 准高一新生军训注意事项
  • 洗漱用品 脸盆:最好用不锈钢的,容量要大一点。 毛巾:最好备四条。 牙刷和牙膏:牙膏建议带家庭装的那种 其它的还有洗发水和护
  • 大学校园生活 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