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人简历
夏睿,女,汉族,1987年2月生,中共党员,理学硕士,讲师。2011年7月至今,担任兰州大学哲学社会学院辅导员、团委书记。负责本科二、三、四年级的学生教育管理工作,累计担任过7个年级14个班932名学生的辅导员。作为兰州大学学生职业生涯发展咨询中心负责人,承担《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大学生KAB创业基础》等课程教学,取得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创业指导师等职业资质15项,荣获校级及以上荣誉30项。
二、工作情况
在“中国最孤独的大学”兰州大学,有这样一群人,他们像一株胡杨,扎根西部,用坚守托起青春翱翔的翅膀;他们像一泓清泉,不忘初心,用大爱灌溉西部未来的希望。他们“亦师”兢兢业业,“亦友”温情相伴。他们,就是辅导员,而夏睿是这支队伍中的旗帜和表率。在西北黄土地上成长起来的她,敢于担当,甘于奉献,努力让西部大地上每一个的青春梦想,都值得飞翔。
(一)价值引领:以成长助力根植西部的青春梦想
“西部生源多,农村生源多”是兰州大学生源构成的客观事实。偏内向敏感、社交能力弱、自我定位低是夏睿在工作中与很多学生接触后的直观感受。在越来越多的大学生被“空心病”感染,或茫然无措,或自我放逐的当下,如何结合学生实际需求,引领他们发掘个人价值,思考存在意义,将个人成长与时代发展、家国命运紧密相连,成为她工作中最棘手的任务。用志愿服务唤起学生的价值感,协助定位未来发展目标,聚焦当下更有意义的大学生活,是夏睿逐渐摸索出的“三板斧”。
“愿与你一同为西部这片土地的点滴改变而努力”
坚持引导学生在志愿服务中找寻个人价值,推动志愿服务在“大思政”格局下成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助力,夏睿邀请专业课教师指导开展“具社工元素”的志愿服务项目,学生参与率达100%。涌现出爱心接力15年的“心灵有约助老计划”“留守儿童微光计划”“农民工子弟小学国学夏令营”等十余项志愿服务项目。先后获得阿克苏诺贝尔中国大学生社会公益奖MCA特别奖、志愿服务先进集体等荣誉。来自湖南的小周,家庭条件优裕,沉迷于网络游戏,被学业预警两次。当他被夏睿强拉出宿舍,走了近十里山路,来到孤寡老人家中时,拉着老人粗糙的手许久未言。后来,他成为学校志愿服务的先锋,也再未出现挂科课程。“老师,我有幸可以不为生活操心,但我愿用我的行动,给这片黄土地增添些许色彩”。
“愿为每一段成长提供最有力的连结”
基于兰州大学学生特色和成长规律,夏睿匠心设计以“4cm超市”为核心的大学生分类指引成长体系,帮助学生实现综合素质更突出的个人发展。每天进步1cm的愿景,“自选超市化”的问题解决途径,深受学生欢迎。“4cm超市”的核心是用深度倾听和启发式教育唤醒学生内在驱动力,有针对性的解决困扰学生的发展性问题。通过团体辅导开展不同能力增长点为主题的大学生成长工作坊。夏睿完成237例1000多小时的个体咨询及9例200多小时的团体辅导,指导学生1300人次,形成分类问题案例报告5册。来自新疆的学生小胡,初入大学,迷茫无措,来到“4cm超市”求助。经过5次个体咨询后,将出国留学成为学者梳理为发展目标,四年里,夏睿悉心指导,为他订制不同阶段的发展策略,小胡最终被国际名校全额奖学金录取。“老师,谢谢您让从未离开过西北的我看到,只要敢想,只要去做,我的人生也可以很精彩”。
“愿用电影带你看尽人生风景”
为了弥补校区离城市较远的短板,帮助学生实现视野更开阔的个人发展,夏睿和同事探索开展“电影人生”活动。经过6年的整合,提出大学生成长发展轨迹模型,鼓励学生以自我教育和自我体验为出发点,通过观影体验中的引导及持续跟进回馈,提升学生对职业世界的认知,发掘更优质的成长选择。目前,完成电影解读96部,与学生的互动《我的人生剧本》7万余字。来自甘肃的小唐,抱着看场电影的想法来到现场,在观影后的现场互动中一言不发,回去却写了长长的邮件。从此,她大学二年级的每个周五,未曾缺席过任何一期电影。“老师,未来我要成为一名小学老师,或许仍在西部,但我要先出去读书,看看不一样的世界。”
(二)“道”“术”结合:用创新滋养根植西部的教育梦想
有了“三板斧”,仅是“术”的升级。面对大学生群体的“新常态”,如何创造性探索思想政治教育质量提升的新路径、新方法,使其内容以更接地气的方式入脑入心,完成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道”与“术”的统一,成为夏睿工作中最常思考的问题。
因事而化,勤思常进。
针对学生党员中存在的入党后理论学习自觉性差等问题,提出“3+3”党员质量提升工程,即“主题学习”“成果展示”“党员讲堂”3种理论学习模式,督促学生党员把握时政热点,自己紧扣主题学;小组“头脑风暴”讨论;结合大学生感兴趣的内容,为青年学生讲;辅助以“党员进宿舍”“党员进社区”“党员先锋服务队”3种实践服务方式,秉承“问题意识”每周走访宿舍;秉承“服务意识”每月前往社区;秉承“奉献意识”定期开展服务。以“输入+输出”的理念,探索出学生党员质量提升的新路径,所在学生党支部多次获得党支部精品活动立项及先进党支部等荣誉。
因时而进,以文化人。
探索基于学科优势的校园文化建设,提升学生专业自信的同时,丰富大学文化场域的内涵,成为夏睿开展“第二课堂”教育的着力点。经过持续凝练,“走近哲学”系列活动应运而生。在全国高校率先进行以哲学推介为核心的校园主题教育活动,首次尝试将人性教育与哲学视角通过高校第二课堂的方式予以呈现,在校园文化中融合产出。学生主动走进学校,走进社区,谈哲学,讲国学,刊印《走近哲学》文集共五辑12000册,覆盖人次逾万人。活动代表兰州大学申报2016年甘肃省宣传思想文化工作创新奖,由兰州大学国家大学生专业大赛支持与奖励项目支持,成为兰州大学校园文化精品项目。
因势而新,模式转变。
在大学生“班级+宿舍”传统组织管理模式的基础上,探索“文化导向型”社区的建设。通过以能力为本位的学习型社区、以兴趣为本位的生活型社区、以价值观为本位的虚拟社区的建立,以共同成长为核心目标,建立社区型成长组织。组织内实行“层级式”朋辈管理,鼓励学生将个人成长融入所属社区。在社区化管理的推动下,“每日国学”在线推送小组、“新技能get”战队等如雨后春笋般出现,使每位同学找到归属的同时,在组织中发挥出自己最大价值。创新管理模式后,学生所在集体屡获全国高校优秀社团、十佳班集体、十佳宿舍、红旗团支部等荣誉,实现了社区化管理与传统组织管理的无缝对接。
(三)服务学生:用真情陪伴根植西部的成才梦想
“愿在每个学生的生命中鲜活地存在过”
用爱陪伴学生成长,夏睿坚信教育在如影随形的相伴中才能悄然生根,在心悦诚服的浸润下才能全然信赖。凌晨,当学生因突发急病被救护车送往医院时,她一路陪伴;当学生因为上颌骨骨肉瘤危在旦夕时,她在病房守候相伴;当学生出现感情问题时,她彻夜在QQ上与其聊天,劝慰陪伴;当学生因为父亲车祸去世出现退学念头时,她鼓励陪伴,将学生带回课堂,完成学业。当毕业一年后的学生因为不能适应职场而对自己产生怀疑时,她通过“煲电话粥”,远距离陪伴,为其梳理发展路径。
“愿在陪伴中发现你生命最闪光的部分”
她劝说学有余力的学生参加各类科技学术活动,学生填补了学校在全国“挑战杯”文科组获奖的空白;她带领学生前往西部山区开展社会实践与田野调查,学生在各种科研创新大赛中屡获佳绩;她为出国的学生建立“Englishcorner”,为考研的学生建立“师哥师姐说”,为找工作的学生建立“就业竞争力提升训练营”;她鼓励内向羞涩的学生竞选学生干部、鼓励自由散漫的学生成为项目负责人。“私人订制”的成长精准服务下,学生勤奋上进,3名学生在国际义工组织获奖,64名学生获得国家级荣誉或田野调查奖学金,21名学生获得甘肃省级荣誉。
(四)学思行悟:用专业传递根植西部的坚守梦想
辅导员不仅要有爱学生的情怀,更要有爱学生的能力。因为专业,所以专注。她坚信只有在工作中不停为自己充电,身教重于言传,才能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这项事业做到极致。
“辅导员=多学科背景+复合型能力”
作为一名理科生,从自然科学向社会科学过渡,从零开始接触心理学、社会学、哲学等领域的经典著作,她从未退缩。同时,积极参加舞动治疗、团体沙盘、萨提亚模式、绘画治疗、团体辅导、心理剧等21类工作坊或专业培训。她用自己的实际行动为学生诠释了“学霸”的概念,先后获得GCDF全球职业规划师、BCC国际生涯教练、创业指导师、二级心理咨询师、二级职业指导师、社会工作师等几乎所有与辅导员工作有关的职业资格认证15项。
“辅导员=探索规律+解决问题”
夏睿致力于在不同学科视野下探究大学生成长规律,提升思想政治教育内涵。先后主持甘肃省唯一一项教育部人文社科基金高校思政专项二类课题(编号:13JDSZ2078);主持中国高等教育学会研究课题1项(编号:CALE201626),参与省级以上课题4项,发表论文7篇。先后获得甘肃省辅导员职业能力大赛一等奖、全国辅导员职业能力大赛复赛二等奖、全国辅导员优秀论文评选二等奖等奖励30项。
面对工作,她用态度去思考、去探索、去实践;面对学生,她用热情去感染、去影响,去引领。本着一颗初心,朝着一个目标,爱着一群学生,做着一件事情。未来,她仍旧会坚守初心,根植西部,用爱灌溉每一个值得喝彩的青春与梦想。
三、奖励情况
1、2012年甘肃省大中专学生志愿者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优秀指导教师;
2、2013年第二届全国高校辅导员职业能力大赛决赛优秀奖;
3、2013年甘肃省第四届大学生DV创作大赛优秀指导教师;
4、2014年甘肃省大中专学生志愿者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先进个人;
5、2015年甘肃省高校骨干辅导员职业能力大赛一等奖;
6、2015年甘肃省辅导员职业能力大赛一等奖;
7、2015年甘肃省高校优秀辅导员标兵;
8、2015年全国高校辅导员工作优秀论文三等奖;
9、2016年第五届全国高校辅导员职业能力大赛复赛二等奖;
10、2016年全国高校辅导员工作优秀论文二等奖;
11、2016年甘肃省高校优秀辅导员年度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