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国高校传媒联盟面向全国百余所高校的2460名大学生发起问卷调查,结果显示,今年过年,86%的受访大学生收到了压岁钱,79%的受访大学生认为大学生应该收压岁钱。春节期间,湖南大学生们的压岁钱“收入”几何?他们是怎么花的?进行理财的大学生又占多大比例?
2月28日,记者就这些问题对我省多所高校的大学生进行了走访调查。
数据
七成大学生自己支配压岁钱理财成主要方向
今年正在念大二的刘诗是湖南本地人,对于春节期间网上流传的全国红包地图,她笑称湖南的单个红包金额(800元)没有网上说的那么夸张,但她每年收到的红包总额也是颇为可观的。“刚刚参加工作的堂哥还给了我一个小红包,但我不享有支配权,钱基本都上交给父母了。”刘诗表示,每年收到的红包和家里发出去的红包都差不多,“毕竟是家长发出去的红包,所以压岁钱还是都用来‘孝敬’父母。”
临近开学,针对湖南在校大学生的压岁钱去向,三湘都市报记者进行了一次问卷调查,此次调查对象涉及中南大学、湖南大学、湖南师范大学等多所高校的100多名大学生,共收回有效问卷110份。
结果显示,超九成的大学生过年期间收到了压岁钱,只有12人未收到压岁钱,占总数的8%。其中,42.6%的学生压岁钱总额低于1000元;1000元-2000元的达到31.5%;2000元-4000元的有15.7%;同时还有10.2%的人超过了4000元。在回答“压岁钱如何支配”这一问题时,高达72.6%的大学生选择自己支配收到的压岁钱。其中,58.7%的人选择存在银行或者购买理财产品,26.9%的人选择用于自己的生活费和学费,还有部分大学生则选择用于吃喝玩乐。
现象
压岁钱消费多元化部分家长有意识建“教育基金”
大三学生王洁云今年和家人一起在云南度过了春节,和往年相比压岁钱少了一些,主要是因为没有外出走亲戚。她坦言自己并不是怎么特别会理财,“压岁钱大多都是用来购置新衣服和化妆品,纯粹就是为了花得开心。”她说:“虽然是大学生了,但是还是希望家长们能够一直给我们压岁钱。听说有的地方习俗是结婚之前都必须要给压岁钱,希望我们家也能这样。”
杜伊是中南大学的大四学生,和往年一样,她收到了近5000元的压岁钱,杜伊的压岁钱通常会用来满足个人爱好。去年,爱好绘画的她用压岁钱购置了全新的手绘板,对于自己压岁钱的使用她个人还是比较满意的,“因为我比较热爱摄影,今年可能会买一个新的定焦镜头。”她说,“希望大家能把压岁钱用在该用的地方,可以适当地购买一些培养和发展自己兴趣爱好的东西。”
长沙家长王女士告诉记者,女儿在湖南大学读书,和往年相比今年收到的红包要大大减少,因为女儿要毕业找工作了,对于赚钱的不易也有所了解,不愿意再收长辈的钱。王女士很欣慰,坦言:“其实大学生的压岁钱并不需要太多,图个过年的好彩头就可以了。”女儿六岁的时候,王女士就帮她开了一个银行账户,专门用来存储压岁钱,女儿从小到大的学费都是直接从压岁钱里出。
提醒
手机理财很方便但也要当心陷阱
和大多数忙于找工作的毕业生不一样,周语已经成功保研至四川大学,平日里最大的兴趣爱好就是阅读文学类书籍,往年的压岁钱她也大多用来购买书籍,此外部分还会用来充当新学期的首月生活费。她说:“女孩子总是喜欢购买一些化妆品,这是很正常的情况,但是我个人觉得还是要理性消费,不要把钱全部用来买口红就好。”
针对大学生该不该收压岁钱,湖南财经学院辅导员陈老师表示,只要长辈愿意给,收也无妨。不过在压岁钱的使用上,陈老师提醒家长应该加以指导,“虽然大学生已经成年,但理财经验还是相对缺乏,‘财商’不高,而大学生自己也应做好规划,合理善用这笔钱。”
随着手机支付的普及,近两年很多家庭不再直接给现金红包,而是采用微信或者支付宝红包的形式。“近年来,手机理财平台开始进入大众视野,许多大学生也开始选择这种便捷且收益较高的理财方式,但是也应当警惕高利润背后的高风险。”陈老师提醒,要选择可靠的理财平台,谨防冒牌链接和山寨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