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最初的偶然参加公益活动,到后来的迷上义工之路;从没有任何公益活动经验的“菜鸟”,到可以组织策划完整公益项目的“拼命三娘”;从一个读书学习的普通大学生,到内心坚定关怀重病患儿的“知心姐姐”,20岁的中北大学大三学生王海珍,把自己一年来加入“太原金丝带儿童服务中心”公益组织的经历和感受,写成了日记,通过该公益社的微信公众号连载了10期。
这个姑娘的初衷本是为了给自己的义工活动经历做一个记录,没想到,从5月23日刊发第一篇日记后,就受到了广泛关注和称赞。此后王海珍不定期更新日记内容,每一次都有近千的阅读和转发量,还有人在评论点赞之后,毫不犹豫地加入了公益组织。
“一年时间让我成长了很多,如果不是做义工,我很可能还是那个单纯的大学生,但现在我知道了自己的目标,要在义工之路上一直走下去!”王海珍说,是那些重病患儿一双双渴望的眼睛激励着她,是在公益之路上同行的伙伴们鼓舞着她,她很清楚自己要做什么。
16日上午,记者和王海珍聊起了她的公益日记,以及她做公益的那些事。
从迷茫到迷上好多“第一次”给了公益活动
5月23日,在“太原金丝带儿童服务中心”微信公众号上,出现了一篇名为“爱心义工成长见证”的原创文章,是该公益组织成员王海珍写的。平生第一次参加公益活动,第一次见到医院里重病的白血病儿童,第一次了解到有关白血病的相关知识,在这篇文章里,王海珍把自己第一次参加公益活动的感受和经历,平实细腻地展现在大家面前。“那是我和太原金丝带的几位负责人商量后,发出来的,打算以日记的形式进行连载记录。”16日,记者和王海珍聊起这件事的来龙去脉,小姑娘也有点害羞,她说没想到自己写的东西会得到好多人的关注。
记者在“太原金丝带儿童服务中心”的微信公众号上搜索到这篇文章,阅读和点赞数量已经有近千个,不少人还评论她的文章称赞她的公益之举。到6月13日,王海珍已经接连上传了自己写的10篇公益日记,每一篇都有数百到上千不等的阅读数。
在文章中,王海珍写道,“2015年5月28日,三天的活动给我感触很深,温情随处可见,志愿者们都素昧平生,却因为爱聚在一起。有两位大哥把头发剃光,说这叫光头行动,因为患儿们化疗后都掉光了头发。为了响应,我十几年来第一次把及腰长发剪成了齐肩短发,要知道我可是视发如命的女生啊!”
剪发还只是个开始,为了公益活动,晕针的王海珍献了血,在学校里号召同学们参加活动,和同学们从学校倒两趟公交车,又打车到医院陪伴患儿们。在去年国庆节期间到五台山进行公益宣传,家就在五台山脚下都没有回去看望家人。到西安参加志愿者培训大会,第一次抛开顾虑走上讲台,做了义工活动公益演讲。第一次把自己当成一个组织策划者,筹备患儿绘画活动,还到患儿家里和孩子们玩耍。
用王海珍自己的话来说,她一年来加入公益组织,从完全迷茫到如今的入迷,感觉自己再也忘不了那些患儿渴望健康的眼神,她也坚定地在义工之路上继续走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