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必急于实现经济独立
学校盼、家长盼,包括学生自己也都盼着尽早实现独立自主。那么,什么才是真正的独立?
真正意义上的独立,应当是经济上的独立。然而,目前对于大多数学生而言,在大学本科阶段实现真正意义上的独立并不现实。
福特汽车公司的创始人亨利·福特曾说:“人存在这个世界上真正唯一的安全感源自于他的知识、经验和能力的储备。没有这些,金钱实际上毫无用处。”
在他人看来,假期体验打工生活、课余勤工俭学无可厚非,但在上课期间打工则另当别论。一方面,我们目前的社会根本没有为大学生预留如此多的兼职岗位,一部分大学生不得不选择薪水低廉的兼职;另一方面,从时间机会成本的角度来看,大学生在快餐店打一小时不足10元的短期工,倒不如把时间用在课后“充电”、社团活动等方面,更不用提旷课打工有多么得不偿失。
与其让学生以荒废学业为代价实现独立自主,不如教他们做一个有计划的理财者。
今年,浙江大学宁波理工学院向新生发出录取通知书时,附带了一封“致新生家长的信”,建议家长给孩子的生活费为600元。尽管在一些高校人士看来,树立财产的约束观应当从中小学教育开始,并非大学的教育范畴,但校方鼓励学生养成独立生活、独立理财的理念还是得到了社会上的认可。
在科学出版社出版的《优秀大学生成长手册》一书中,作者戴夫·埃利斯提出了一则简易而熟悉的理财方法——记录新生一个月内所有的收入和支出。“只需要保证随身携带纸和笔,即便是不方便的时候也要记录。这样做的好处是把平时漏掉的财务细节管控起来。对自己的收入和花销越清楚,就越能做出可以改变自己生活的经济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