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六成大学生希望二线城市创造更宽松的就业环境

 
陈箫说:“我大学考到北京之后,我爸一直希望我留在北京工作,他觉得大城市就业机会、发展空间和薪资待遇都要好一些。但是经过我的不断‘洗脑’,他也意识到我在北京生活会很辛苦,支持我回重庆。”
 
  “我有个同学签了一家大媒体的新媒体运营岗位。但是工作气氛不够活跃,工作内容机械重复,学不到新的东西。每个月扣除五险一金后能拿到手的是5000多元,北京租房成本高,交通、吃饭等样样花费都不低,每到月末都所剩无几。还有一个重庆老乡在北京租房时被中介骗了,白交了几个月的房租,她觉得自己待不下去了,让我在重庆帮她留意工作机会。”陈箫说,虽然北京不是完全留不下来,但生活不能只有工作,“如果我在北京工作的话,很有可能所有时间就都被工作占领了”。
 
  对于今年多个二线城市陆续发布的“抢人政策”,49.7%的受访大学生表示有吸引力,44.8%的大学生认为一般,仅4.8%的大学生觉得没有吸引力。
 
  武汉大学经济发展研究中心中国工业化与城市化研究室教授简新华说,一个城市要更好地发展,必须有高素质的劳动力,要依靠人才支撑,加上现在地区竞争激烈,地方和城市为了本地的发展、提高竞争力,必然会采取各种优惠政策吸引大学毕业生。“这些政策应该都会有一定效果,一线城市现在生活成本太高、竞争特别激烈,所以二线城市应该是有一定吸引力的”。
 
  调查显示,在众多“抢人政策”中,大学生最心动的举措是就业创业激励(65.9%)、优惠的住房政策(64.0%)和宽松的落户政策(51.0%)。36.9%的受访大学生选择了现金补助。
 
  高俊豪觉得一些政策很吸引人,尤其是宽松的落户政策。“但也只是心动而已。在北京看到的、学到的理念、技能都是最新的,甚至是超前的,就像在进修。所以我下定决心要在北京工作几年,攒点经验,学点东西,再考虑回郑州发展”。
 
  59.9%受访大学生希望二线城市创造更宽松的就业创业环境
 
  要真正留住人才,63.7%的受访大学生认为二线城市与一线城市相比,还需要完善公共服务体系;58.3%的人希望扩大经济体量,增加就业机会;33.6%的人觉得提升城市“软实力”很重要。
 
  59.9%的受访大学生希望二线城市排除制度性干扰,创造更宽松的就业创业环境。
 
  陈箫在重庆一个月拿到手的工资是5000多元,每年都有一次升职加薪的机会。但她也坦言,教育机构的运营岗位不是核心部门,自己还是想在一个纯粹的媒体环境里工作,但是重庆的选择就比北京少多了,“6月份请了一个月的假去一家媒体实习,竞争一个岗位,希望能被录用”。
 
  高俊豪大学毕业时已经在郑州找到了一份工作,在某餐饮企业做管培生,“待遇不错,食宿全包,固定工资+工作提成+学历补贴,每个月有五六千元的样子。但是我觉得在那个环境里得不到我想要的东西,餐饮行业进入门槛较低,身边的同事基本上学历不高,大专、高中甚至初中毕业的都很多。我觉得自己会进步缓慢甚至裹足不前,于个人能力的提高作用不大,就决定辞职”。
 
  高俊豪在快毕业时,和在学生会工作过的同学聚餐,讨论到大家以后的计划,保研、出国、继续考研的都有,他们的人生目标都很清晰,而且很勤奋上进,对比之下,他觉得自己的格局太小、目光短浅,还是局限在熟悉的生活环境里,“我想要更大的挑战,更有意思的生活,衡量之下,决定来北京发展,一来是有朋友在这里,有个照应,二来是对北京有一定的感情”。
 
  简新华认为,无论哪类城市,要留住人才,更重要的是必须创造良好的软硬件环境、工作生活条件,让人才有用武之地、无后顾之忧,能够更好地发挥作用,做到人尽其才。
 
  调查中,65.5%的受访大学生认为“抢人政策”会加强二线城市的人才储备,增强发展后劲;64.3%的受访大学生认为能促进当地产业结构发展升级;54.2%的受访大学生认为有助于缩小城市差距,形成新的城市格局;26.6%的受访大学生觉得可以改善当地的人口结构。
时间:2017-07-27 作者:爱开大学生 来源:爱开大学生 关注:
大学生就业形势推荐
  • 灵活就业成大学生就业新形态
  • 曾经,一说到“灵活就业”就被认为是找不到工作而“打零工”,后来,说到“灵活就业”人们又会想到“快递小哥”或者“网络主播”……
  • 大学生就业形势 01-17
  • 2021什么专业就业前景好
  • 软件人才。全球IT业的低迷波及了一系列相关产业,但其中也有例外――IT培训市场就表现出旺盛的生命力。
  • 大学生就业形势 12-19
回顶部 爱开大学生 鄂ICP备1803134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