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六成大学生希望二线城市创造更宽松的就业环境

 今年毕业季,多个二线城市的“抢人政策”陆续发布:武汉喊出支持百万大学生留汉创业就业;长沙提出五年吸引100万人才;西安提出“五年投入38亿,引才育才100万”的目标;成都将大力实施“蓉漂”计划,推行“先落户后就业”……概括来说,这些城市开出的优惠条件包括宽松的落户政策、就业创业激励、优惠的住房政策和现金补助等。这些二线城市的政策对于大学生的吸引力究竟如何?

 
  上周,中国青年报社社会调查中心联合问卷网,对2002名刚毕业或还未毕业的大学生进行的一项调查显示,在选择就业城市时,大学生最看重的因素是薪资水平(64.3%)、发展空间(59.3%)和城市大小(43.9%)。对于今年多个二线城市陆续发布的“抢人政策”,49.7%的受访大学生表示有吸引力,44.8%的人认为一般。59.9%的受访大学生希望二线城市排除制度性干扰,创造更宽松的就业创业环境。
 
  受访者中,就读高校在一线城市的占34.7%,二线城市的占53.5%,三四线城市的占11.5%。家乡在北上广深的占22.5%,其他省会城市或直辖市的占39.7%,除省会城市外的地级市的占24.3%,县级市的占9.4%,乡镇或农村的占4.0%。
 
  选择就业城市时,大学生最看重薪资水平和发展空间
 
  毕业于中国传媒大学的陈箫(化名)毕业后回到重庆老家,在某教育机构的新媒体岗位工作,“我在北京的这几年很没有归属感,对于气候、生活习惯等,都不太适应,还是觉得家里比较舒服。而且我知道在北京想站稳脚跟是很难的事情,周围一些人会先在北京工作几年积攒经验后再回老家,觉得更好找工作。但我认为既然以后要在重庆,一开始就要回去”。
 
  郑州大学大三学生张玉琢马上要升大四了,正在积极备考中科院的研究生。“我还挺喜欢北京这座城市的,文化氛围浓厚,离我老家山东潍坊也很近”。
 
  但张玉琢不打算以后在北京工作。“我目前想从事的工作是大学老师,希望博士毕业后能去山东大学或其他山东的高校工作。一来离家近,二来生活压力也不会太大。这既是我自己的想法也是我父母的想法”。张玉琢是独生女,父母不希望她离家太远,“我想去北京读研还是跟家人沟通了很久,他们才同意”。
 
  老家在河南驻马店的高俊豪现在在北京某创业公司工作,公司的业务主要是智能汽车、智能家居等,“这是我喜欢的行业,每个月除了五险一金,到手5500元,可能还有绩效工资。我租住的地方靠近北五环,房租相对来说比较便宜,在1400到1500元之间,还能接受”。
 
  高俊豪说,公司人员包括老板在内,所有人都很拼,每天到了下班时间也没人走,“有时我晚上11点离开时公司还有人”。高俊豪觉得,这种工作状态虽然看起来挺辛苦,但很享受,“因为周围的人都很有经验很有才华,而且都在一起拼。我每天都能看到新的东西,学到新的知识,这份工作对我的帮助很大”。
 
  调查显示,在选择就业城市时,受访大学生最看重的因素是薪资水平(64.3%)、发展空间(59.3%)和城市大小(43.9%)。其他依次为:生活成本(42.1%)、落户政策(28.8%)、公共服务(28.3%)、生态环境(23.6%)、与家乡的距离(16.6%)和针对性的激励补助(13.0%)等。
时间:2017-07-27 作者:爱开大学生 来源:爱开大学生 关注:
大学生就业形势推荐
  • 灵活就业成大学生就业新形态
  • 曾经,一说到“灵活就业”就被认为是找不到工作而“打零工”,后来,说到“灵活就业”人们又会想到“快递小哥”或者“网络主播”……
  • 大学生就业形势 01-17
  • 2021什么专业就业前景好
  • 软件人才。全球IT业的低迷波及了一系列相关产业,但其中也有例外――IT培训市场就表现出旺盛的生命力。
  • 大学生就业形势 1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