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大误区导致陷入题海战术及考场问题解决方法

高考总复习中常见的“症状”及解决方法

旧错屡犯,成绩难提高

症状1

表现:没有找出犯错的根本原因,而是一味认为自己没有记住。

口诀:分析错题、追根求源,反思错题、塞翁失马。

不注意知识系统化

症状2

表现:没有系统,各种知识间彼此孤立,各部分内容复习到什么程度,心中无数。

解药:梳理知识、形成线索,串联线索、结成网络。

根据个人喜好下功夫

症状3

表现:对喜欢的学科格外用功,对不喜欢的科目漠不关心。

解药:优势学科稳步提高;弱势学科强行入轨。

症状4:不注重抓学科体系重点

Vol.01

表现:希望各个知识点面面俱到学透,最终的结果却是样样抓不牢。

解药:合理取舍,深化重点,追踪热点,有的放矢。

没有找到适合自己的方法

症状5

表现:很努力,但成绩提不上去。

解药:首先要明确看书和做题的三重境界。

1.看书的第一重境界是“记”

记住书上所讲的概念、定理、公式,明白有关知识的意义。

2.第二重境界是“联”

将现在所学习的知识与已经学过的知识联系起来,整理知识组成系统。

3.第三重境界是“归”

获得的知识经验与书本知识联系起来,回归到书本上去。

患得患失,考前心态失衡

症状6

表现:高考临近,有些考生精神过度紧张,甚至病倒

解药:

1.休息调整是必要的,但必须是微调,特别要把兴奋状态逐步调整到上午9:00-11:30,下午3:00-5:00.

2.注意合理饮食,进考场后就要信心百倍,即使遇到困难也不要慌张。

口诀:调整心态、保持平衡、放松心情、缓解疲劳、合理饮居、亦张亦驰。

学习计划不合理

症状7

表现:看看这个看看那个,无安排无计划

解药:

1.阶段性计划,即对一个时间段的学习的大体安排。

2.阶短期计划,考生可以非常具体地设定自己的时间安排,它具有很强的操作性。

3.即时性计划,它是对现实时间的安排,完全控制一天的时间,知道自己相当短的时间内要做哪些事情。

口诀:分段计划、科学有序、保证落实、严格执行。

高考备考策略:四大误区导致陷入题海战术

无数高三学子正在题海中拼杀、苦熬,耗费了大量时间和精力,效果却不好。如何走出高三习题的“海洋”,提高学习效率?

四个误区导致陷入题海

以下内容分析了陷入题海的四个认识误区:

误区1.用在学习上的时间越多成绩越好。

这是最大误区,保证学习时间并不能保证成绩。不在于学了多少时间,而在于学会了多少。不少高三学子“挑灯夜战”,经常熬到凌晨,此时大脑已经很疲劳,效率可想而知。懂得劳逸结合、适时休息和锻炼的人,是高三学子中的智者,也是能否走出题海的标志。

误区2.课堂上听明白了就认为自己会了。

老师讲过的题目,考试时类似,可条件变一变,很多人就又不会了。就像高考(微博)题,学生会觉得似曾相识,但不一定能考高分。问题就在于“听明白了”是老师的讲授,学生听课时被动地接受,没有经过自己积极主动的思考。因此,只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貌似听明白了,碰到新问题新情境还是不会。

误区3.做习题追求答案,重结果不重过程。

一些学生做题,得出答案就结束了,没有反思,没有归纳,没有总结,没有举一反三,过分追求结果,不重视解题的思维过程。其实,把思维过程整理和展示出来是学习的好方法。要学会用慢镜头展示思维的关键处,学会用放大镜放大思维的细节。平时在这些地方花时间“感悟”一下,使这种思维方法形成习惯,复习效果妙不可言。

误区4.题目做得多收获多,重数量轻质量。

不少学生潜意识中认为习题多做多得,其实不然。反思一下,历届高三学子一年里要做多少题?有多少题目是白做的?这里要学会舍弃,偏题、难题、怪题对大多数学生来说要果断抛弃,要重视做题的质量而非数量。
时间:2022-02-06 作者:爱开大学生 来源:爱开大学生 关注:
学习方法推荐
  • 高考英语必考的重点句型
  • 高考物理学史知识点总结
  • 1638年,意大利物理学家伽利略在《两种新科学的对话》中用科学推理论证重物体和轻物体下落一样快;并在比萨斜塔做了两个不同质量的小球
  • 学习方法
  • 高考化学知识问答
  • 高考化学知识问答
  • 老师,我化学底子比较好但是常常要兼顾到其他两门也需要时间做,所以化学大题就留比较短的时间做
  • 学习方法
  • 高考语文诗词鉴赏的解题攻略
  • 高考语文诗词鉴赏的解题攻略
  • 古人作诗讲究炼字,这种题型要求品味这些经过经过锤炼的字的妙处。答题时不能把该字孤立起来读,应放在句中,并结合全诗的意境情感来分
  • 学习方法
  • 适合高中生用的几款学习类app
  • 化学学习必备软件。这款应用可以将你的手机变成烧杯,150多种药剂、300多种神奇的化学反应任你尝试,亲眼目睹化学的奥妙和神奇。
  • 学习方法
  • 高考常考的古代文学知识
  • 高考常考的古代文学知识
  • 不管是中考还是高考,文学常识一直是考试中的常客。语文作为考试中的大头,大部分知识都需要记忆
  • 学习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