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登录网上投稿

“逐梦传声筒——国家资助政策宣传小队”2024暑期社会实践总结

在这个充满挑战与机遇的2024年暑期,能源与机械工程学院“逐梦传声筒”国家资助政策宣传小队,由杜登翔、夏文琦、金冠廷、曹佳庆、吕苗、王蕾、王斌燕、杨可欣、张紫月、张春宇、戴瑞等11名热血青年组成,在陈一凡老师的悉心指导下,踏上了一场意义非凡的社会实践之旅。我们的目标明确而坚定:深入全国各地,特别是四川、新疆、江苏、吉林、甘肃、安徽、湖北等省份的农村地区和贫困家庭,广泛宣传国家资助政策,提高政策知晓度,确保教育公平与资源合理分配。
一、团队组建与筹备:专业严谨,精益求精
活动筹备阶段,我们团队展现了高度的专业性和严谨性。从团队组建到任务分工,再到资料收集、宣传策划、实地调研计划及安全预案的制定,每一步都凝聚了团队成员的智慧与汗水。我们深知,只有充分的准备,才能确保活动的顺利进行。在团队中,每个人都发挥了自己的专长,形成了良好的合作氛围,为后续的实践活动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二、多样化的宣讲形式:线上线下相结合,全方位覆盖
家访:深入基层,面对面交流
家访是我们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杜登翔同学在成都市东部新区实盘街道办社会保障中心的协助下,走访了当地低保户及特困人员家庭,耐心细致地向他们讲解国家资助政策。吕苗同学在安徽省六安市的走访中,深刻体会到了底层人员生活的不易,更加坚定了她传播政策、帮助他人的决心。王蕾同学在新疆乌鲁木齐市的宣传中,提前做足了功课,详细了解了政策内容,有效提升了宣传效果。
线上宣讲:利用科技平台,扩大宣传范围
张紫月同学通过线上宣讲的方式,将资助政策触达更多角落。她利用抖音等网络平台,主动联系需要帮助的同学,提供政策讲解,效果显著。这种创新的宣传方式不仅提升了政策的知晓率,还锻炼了同学们的科技应用能力。
到班宣讲:回归母校,传递温暖
戴瑞、曹佳庆、夏文琦等同学选择回到自己的母校,通过到班宣讲的方式,向学弟学妹们详细介绍国家资助政策。他们用自己的亲身经历和感受,激发了同学们对大学的向往和对国家政策的认同。
机构宣传与分发传单:拓宽宣传渠道,提高认知度
杨可欣同学选择进入机构宣传,帮助学生们更全面地了解国家资助政策。王斌燕同学则走上街头,分发传单,让更多人了解到这些政策的具体内容和申请流程。他们的努力,使得政策的宣传更加广泛和深入。
 
三、问卷调查与数据分析:深入了解,精准施策
为了更全面地了解社会各界对当前资助政策体系的看法和需求,我们团队还进行了问卷调查。通过线上问卷形式,我们共收集到200份有效问卷。数据分析结果显示,大多数受访者对助学资助政策有一定了解,但仍有提升空间;申请过程的便捷性和资助力度是受访者普遍关注的问题;受访者普遍建议加大资助力度、简化申请流程、提高资助透明度等。这些数据为我们后续的政策宣传和改进提供了有力支持。
四、团队反思与收获:成长与感悟
回顾整个实践活动,我们团队收获颇丰。我们不仅将国家资助政策传递给了更多需要帮助的人,还增强了自身的社会责任感和实践能力。在宣讲过程中,我们遇到了各种挑战和困难,但正是这些经历让我们更加成熟和坚强。我们深刻体会到了团队合作的重要性,也学会了如何更好地与人沟通、如何更有效地解决问题。
同时,我们也意识到,国家资助政策的宣传是一个长期而艰巨的任务。未来,我们将继续关注政策的实施效果和社会反响,为政策制定者提供更加精准的数据支持和决策参考。我们也期待社会各界能够共同参与助学资助事业的建设和发展,为更多学生创造更加公平、透明、高效的资助环境。
五、逐梦前行,传递温暖
“逐梦传声筒”国家资助政策宣传小队的社会实践虽然已圆满结束,但我们的逐梦之路才刚刚开始。我们将以这次活动为契机,不断总结经验教训,增长知识才干,丰富阅历经验,提升能力素质。我们坚信,每一份微小的努力都能汇聚成改变社会的强大力量。让我们携手并进,用爱心和行动点亮更多学子的希望之光,共同书写教育公平的新篇章!
 
作者:杜登翔 来源:爱开大学生
发布时间:2024-08-25 阅读:33
    扫一扫 分享悦读
社会实践总结推荐
回顶部 爱开大学生网© 鄂ICP备2022010258号-10 网站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