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进一步了解威海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船模,2022年1月21日下午,曲阜师范大学地理与旅游学院非遗探查小队前往威海市威高民俗文化邨,拜访了船模技艺传承人秦嗣安师傅。
走进秦师傅的作坊,映入眼帘的是秦师傅制作的古今中外各式各样的船模作品。船模虽小,可部件却很齐全,仿照着实物,这些模型不仅在外形上相差不大,细处的小部件也几乎相差无二。再往里走,秦师傅办公桌旁“业精于勤”的牌匾很是瞩目,可见四字真言鞭策着秦师傅钻研与传承这门穿梭于榫卯之间的非遗至今。
随后,秦师傅向队员们介绍了威海船模的发展历程。据秦师傅介绍,船模即船模型,是依照真船的形状、结构、色彩,甚至内饰部件,严格按比例缩小制作的比例模型。而威海船模是由威海的地理环境、祭祀民俗、特定历史等要素共同作用从木雕花船沿革而来,具有鲜明的威海本土地域特色和人文特色,是北方船模的重要代表。秦师傅还介绍到,船模最初是渔民出海前放在天后宫、龙王庙用来祭祀的供品,祈求平安和满载而归。英国租借威海卫以后,由于英国人对大海特殊的情结,来威海的英国人看到小巧的木雕花船十分喜爱,于是买来做纪念品。后来外国游客不断增多,船模的需求量越来越大,类型也愈加丰富,从单一的木质渔船、古战船、货船,到多种材质的巡洋舰、快艇、潜艇等舰艇的模型,船模成为当时最受外国游客青睐的旅游工艺品之一。时至今日,人们对船模又赋予了新的文化内涵。由于帆船模型上带有桅杆和风帆,寓意着“一帆风顺”的美好期许,成为人们馈赠亲友的极佳礼品。
近年来,秦嗣安作为威海船模唯一的传承人,他凭借着精湛技艺,制作的古船模型及古建筑模型受到很多人的喜爱,十几件作品分别被威海市博物馆、西霞口集团和社会各界人士收藏,还经常有人到工作室参观,慕名定制木艺作品。谈及这门技艺的传承问题,秦师傅认为较为困难。他说,船模制作非常复杂,首先要根据真船实物换算出模型所有部件的尺寸、弧度,画出模型图纸,标明所有部件及位置的尺寸数据,然后根据图纸对所有部件严格按所标尺寸和弧度下料。做完大样之后,还要修整、打磨、彩绘等。一系列流程下来,少则几天,多则数月才能制作,实属不易。秦师傅先前就有学员对待船模从满腔热血到失去耐心,最终放弃对这门技艺的学习,由此可见,这门技艺学习之难、传承之艰。
讲解完毕后,在秦师傅的指导下,队员们体验了简易模型的制作。队员们体验制作简易模型时,省略了设计以及激光打印及后期彩绘等步骤,即便如此,也并不轻松。首先,在牙签的辅助下,队员们将模型的各个细小的部件从模板上取下。各个部件虽小,但榫卯结构却很齐全,十分精致。随后,在秦师傅的演示下,队员们将各个小部件先进行组装,做出模型的基本组成结构并按顺序和对应位置将其拼好,再用胶水固定。小小模型的制作看似简单,制作时却面临许多问题,如损坏小巧的零部件、零件组装顺序和位置错误,未固定牢等等。最后,在秦师傅的悉心指导及两个小时的精心制作下,队员们得到了较为满意的作品,也对模型的制作有了更深的理解,即便是简易版的模型制作,想要做好也要花很多心思,便深感传承不易。
本次的探访使小队成员对非物质文化遗产“船模”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通过此次体验简易船模的制作,队员们认为,若肯用心学习与钻研,并坚持下去,定能发现其中的无穷乐趣。希望在不远的将来,可以有更多人了解并走近这门技艺,真正的感受它、学习它,把先人的智慧与艺术之美传承下去,让其继续熠熠光辉。
文字:徐嘉艺
图片:徐嘉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