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8日,小分队队员郝文琦和马新程制定了一份关于利津县现状的问卷调查,首先小分队联系当地的同学,通过他们将问卷调查发放给当地的居民,最终收集到有效问卷91份,分析出利津县人民总体上已脱贫,正在为迈向小康社会而努力。在生活水平与生活条件上,利津县的搬迁措施与政策做的十分到位,让大部分居民都感到满意,在住房与工作和基础设施与社会保障方面,黄河滩区的变迁使当地居民的生活幸福感得到显著提升。
7月9日,小分队为了进一步详细地了解利津县脱贫状况,小分队队长刘效银和队员吉铭茗联系当地的发改委和扶贫办询问一些脱贫现状的具体数据,据发改委人介绍,早在2017年,利津县的黄河滩区就开始脱贫迁建,至2019年末,黄河滩区已脱贫8025人,当地积极发展休闲渔业,特色农业,迈上了致富的道路。2020年,利津县将紧盯“两不愁三保障”,决胜脱贫攻坚战。因此,利津县黄河滩区,在近几年的改革中,贫困人数逐渐减少,当地百姓逐渐走上了致富的道路。
为了更好地理解利津县黄河滩区的脱贫措施,小分队通过电话方式,联系当地的居委会以此来了解他们在脱贫过程中遇到的困难。7月10日,小分队联系了北宋镇董家村的居委会,据他们介绍,他们脱贫过程中遇到最大困难就是黄河水泛滥,当地农田经常遭受被淹。收成低。由于地域的因素,一些经济作物的种植也受到了一定限制,因此农业经济发展落后。7月11日,小分队与乡里上村的居委会取得了联系,村长指出,滩区平均一年左右就会发生水灾,每出现一次大洪水基础设施和土质就会收到损害。并且年轻人纷纷进城,只留下老人孩子留守,又引发劳动力不足这一严重问题。因此,小分队总结出以下几个问题:洪涝、就业、农业和水利问题,这为下一步了解脱贫措施打下了基础。
7月12日,小分队继续联系了北宋镇董家村的居委会,他们指出为了解决黄河水泛滥问题,当地花费了大量的经费来改造旧村台来保障百姓的生活安全以及农业正常生产,并对土地进行整合,提高土地的利用率,以此来提升农业经济的发展。7月13日,小分队再次与里上村的居委会取得了联系,据他们介绍,这些年当地因地制宜积极发展特色农业,种植百亩向日癸,发展旅游观光业,为当地人提供了大量的工作岗位,同时也吸引力大量的游客,促进了当地经济的发展。
为了进一步打造一个具有普遍性的“利津样板”,7月14日小分队通过网上咨询的方式了解其它黄河滩区如今脱贫所遇到的困难,小分队将其困难总结出以下几个方面,洪涝灾害频繁,影响农业和百姓生产生活;农业结构单一,经济效益低;就业机会少,劳动力外流。下午,小分队进行视频会议一起讨论了黄河滩区遇到的困难及其具体的措施,形成一个初步的“利津样板”。7月15日,小分队再次联系扶贫办的专家,咨询他们“利津样板”的优势和未来的风险。他们强调该样板经验能够适用于大多黄河滩区,能够保障百姓以及农业正常的生产活动和促进当地农业经济发展,但有些地方仍需因地制宜制定适合自身脱贫的方案,该方案并不能完全消除洪涝灾害,一些地方仍需加强防范。
7月16日,小分队队员龙委世以海报的形式将“利津样板”进行宣传和推广,来扩大利津县黄河滩区脱贫的影响力,让更多的人了解利津方案。海报图文结合,将“利津样板”以最简洁的形式呈现给人看,易于提高传播效果。通过宣传,小分队希望能够将打造的利津方案进行推广,帮助更多的黄河滩区顺利实现脱贫工作。
经过为期9天的调研,精准扶贫小分队各成员之间积极配合合理分工,以线上联系为主和问卷调查的形式,顺利完成了对利津县黄河滩区脱贫方案的调研,初步打造一个“利津样板”,为其它黄河滩区脱贫起到了借鉴和启迪作用,也为决胜脱贫攻坚战打下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