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江
刀剪和漆器的发展具有悠久的历史,但在市场多元化发展趋势下,阳江
刀剪和漆器在艺术传承和市场环境下创新发展面临阻碍。为探索阳江刀剪和漆器的发展线路和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广东财经大学经济学院“流光溢彩”队于2022年7月21日至25日前往广东阳江,并对刀剪与漆器的发展现状及历史价值展开调研。
观刀剪“流光”——能教七月薰风似,为取漠阳江水来《阳江志》有载“小刀花剪具佳,货行远近。”此句勾勒出阳江刀剪行业一派繁华图景。活动期间,实践团先后参观及参访了当地的太盛五金有限公司与十八子集团有限公司。
太盛五金有限公司从原料进购、生产制造到成品出厂,着力实现数字化指挥自动生产辅以人工制造,生产车间将全环节、全方位对产品进行品质把控;以“让每个家庭都拥有一套好剪刀”作为战略定位,注重品牌的创新性、现代性与独特性,产品较之其它品牌价低而质优;设计、质量等方面符合消费客户需求,近年来在国内、欧美等发达国家市场份额的占有率十分可观。
阳江十八子刀具有“中国第一刀”之称誉,被列为
“中国驰名商标”。其五次技术革命时期对制作原料、工艺流程、刀具品种进行创新,从自主研发制刀专用钢材到刀具热处理技术再到精密铸造技术等技术改革,向外展示了刀匠们一丝不苟、细谨认真的工作态度,以及锐意进取的革新精神。
随后实践团来到昌大昌超市刀具销售专柜了解其销售情况以及消费影响因素,发现:虽然阳江刀剪市场大,但不会以阳江品牌作为主要销售目标,受疫情和电商平台影响,超市的销量略微减少,在谈及刀剪的继承发展问题上,经理表示,由于阳江属于四线小城市,对人才的吸引力不足,同时政府的人才政策支持力度也不够,这导致刀剪行业很难雇佣年轻人,让传统的刀具设计长时期缺乏新鲜的血液涌入。
览漆器“溢彩” ——晶莹髹漆千层罩,凌霄画境羡几分“阳江朱漆好,留得岭南春。”这是田汉参观
阳江漆艺院时题的诗句。实践团走入阳江漆艺院,见证漆艺历史及其产销过程,领略“晶莹髹漆千层罩” 的精奇高妙,并有幸采访了该院的何主任和漆器制作者,他们均表示:漆艺的传承与发展需回归生活、扩大受众面积,同时,主任还揭露了目前漆艺的发展面临着人工成本高与宣传力度不够的问题,需要获得地方政府的资金和政策支持。
阳江刀剪以上千家工厂照顾着寻常人家的生计,而阳江漆器又因种类丰富和用途广涉及到百姓日常的方方面面。经了解,阳江刀剪与漆器在历史文化、内在精神、政府政策等方面具备突出优势,但在企业规模、阳江市人民整体思想、人才建设等方面仍有不足之处。如何复兴、从何入手,成为刀剪与漆器行业面临的最大问题。综合各方被采访人以及团队成员对传统文化继承与发展的意见与思考,实现传统文化的创新与发展需做到:一、活化传承,回归生活;二、政府支持,政策引领;三、走进现代,科技支撑;四、迎合大众,抓住市场。刀剪和漆器作为阳江珍贵的物质文化遗产,对其传承与发展是中华文脉的薪火延续,是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方向,更是文化自信的有力彰显。 “品味过去、把握现在、谋划将来”,将刀剪与漆器文化与人民生息相契合,让古老的非遗在现代社会中焕发光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