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温党史国史,传承红色基因
——西安工程大学赴榆林"两课教育专项"实践团开展暑期社会实践(三)
线上:观看红色教育影片
2020年7月23日,西安工程大学赴榆林“两课教育专项”暑期社会实践团由领队苗驰同学组织开展线上主题教育活动——观看《邓宝珊将军在榆林》纪录片。1944年12月22日,毛泽东主席在给邓宝珊将军的亲笔信中对他主政榆林11年作了这样一个高度评价:“8年抗战,先生支撑北线,保护边区,为德之大,更不敢忘。”
线下:参观邓宝珊将军纪念馆
2020年7月24日,实践队前往邓宝珊将军纪念馆进行了参观学习。邓宝珊将军纪念馆是邓宝珊将军驻扎榆林时的战时司令部遗址所在地,由晋陕绥边区总司令部、司令部警卫连及邓友梅墓三部分组成。这里不仅留下了他支撑北线、保护边区的不朽功绩和精神风范,同时也是国共合作,团结抗日的历史见证地。
进入纪念馆,正对入口处是浮雕墙,分别雕刻了“新疆伊犁起义宣誓仪式”和“毛主席在延安接见邓宝珊”的情景。纪念馆右侧则是习仲勋为高度赞扬邓宝珊的功绩所题的字,左侧则是一尊邓宝珊将军骑马铜像。庭院内的三棵白蜡树是邓宝珊将军当年亲手栽下的。如今高大的树木见证了历史的滚滚烟尘。
晋陕绥边区总司令部由正前方的“桃林山庄”以及东西厢房组成,“桃林山庄”由国民党元老于右任题词。展厅设在东厢房,布展分为《少年从军 投身革命》《临危受命 镇守榆林》《整饬乱局 稳定北线》《保护边区 为德之大》《反对内战 心向和平》《主政甘肃 再立功勋》《旧址修复 精神永驻》7个板块,展示邓宝珊将军各个时期的珍贵文字、照片、实物资料等。西厢房还原了当年邓宝珊将军在榆林的作战指挥室。
邓
友梅墓
参观纪念馆后,实践队来到了位于馆后山上的邓友梅墓进行祭奠,邓友梅为邓宝珊将军次女。邓友梅生于陕西三原,邓宝珊初访延安后,就把15岁的她送到延安学习,先后在陕北公学和中国女子大学就读,思想积极进步的邓友梅在16岁时就加入了中国共产党。1944年,身患肺疾的邓友梅回榆来到桃林山庄疗养,期间肩负统战重任,向其父宣传共产党抗战主张,并向延安传递重要情报。1947年3月24日,邓友梅病故。痛失亲人的邓宝珊将女儿安葬在在桃林山庄的山梁上,封土为一石砌塔形墓,并亲笔题写墓碑“亡女友梅之墓”。
邓宝珊将军纪念馆全面展示了将军一生爱国忧民、深明大义、追求真理的思想,恪守“三民主义”的精神,坚守“统一战线”的主张,勤政为民、求真务实的大德高风。邓宝珊将军纪念馆恢复修建不仅给后人留下了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也必将不断激励榆林人民及子孙后代不忘初心,铭记历史,凝心聚力,奋发成才!
城墙遗址
中午,实践队前往榆林古城南门,实际名为镇远门进行参观,其始建于明弘治年间,即历史上所言“三拓榆阳”的第三次,由延绥巡抚熊秀南拓所建。榆林城,明长城九镇之一,自古都是兵家必争之地,因此守卫榆林城的大门—镇远门,500多年来几毁几修,抗日时期、解放时期弹炮留在它身上的痕迹依然清晰可见。
通过对邓宝珊将军纪念馆与城墙遗址的参观与学习,实践团成员们不仅了解了邓宝珊将军的戎马一生,感受到了邓宝珊将军的智勇兼备,忠诚热毅,也学习到了邓宝珊将军那一代革命军人所散发出来的革命精神,还见证了自古以来城墙在防御和保护上发挥的巨大作用,同时更加坚定了自己的理想和信念,坚定了作为一名当代青年的荣誉感、使命感和幸福感。
文字:魏琬茹
图片:张 蓉
审核:苏 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