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寻非遗 “袁”梦乡村——信息工程学院“赓续文脉 薪火相传”暑期社会实践团走进袁家村


为了深入了解乡村非遗文化的现代转型和文旅产业的有效结合,为乡村可持续发展提供新思路和新途径。7月20日,信息学院“赓续文脉 薪火相传”暑期社会实践团走进礼泉县烟霞镇袁家村,深入了解关中乡村振兴路上的领头羊。
探访袁家村:感悟乡村振兴与创业精神
到达袁家村,实践团首先参观了村史馆,袁家村村史馆共分为历史篇、创业篇、成就篇和荣誉篇四部分,以图文形式回顾了袁家村半个世纪的发展历程,展现了袁家村历经农业、工业、服务业三个发展阶段,通过艰苦创业拔穷根、兴办企业奔小康、乡村旅游促跨越“三步走”规划,最终实现乡村共同致富和全面振兴的奋斗历程。一张张陈列的照片、一面面锦旗无不向人们诉说着袁家村的历史是一部艰苦卓绝的创业史,令人真切的感受到袁家村村民勤劳勇敢的作风和淳厚朴实的民风。在这里,实践团成员深受启发,被袁家村人民不屈不挠的精神所感动,点燃了成员们的家国情怀与担当。“青蓝萦语”西柏坡精神宣讲团成员许淋皓在此做了《红色西柏坡 多彩西柏坡》的宣传推荐活动,讲述西柏坡在新时代新征程的发展变化,诚邀更多游客打卡西柏坡。
调研袁家村:体会非遗融合与创新精神
在袁家村的实地调研过程中,实践团成员见证了袁家村通过将非遗文化与乡村文旅深度融合,打造出了独特的乡村振兴模式。“关中民俗第一村”的品牌定位正是源自当地土生土长的传统关中民俗,在袁家村,人们可以近距离接触到皮影戏、年画、剪纸、织布等非物质文化遗产。民俗文化营造的传统古朴的氛围极大满足乡村旅游者内心深处对“乡土乡风解乡愁、美味美景养身心”的现实需要和潜在需求。这种模式不仅为当地经济发展带来了新的增长点,还为村民们提供了更多的就业机会和创业空间。同时,传承和弘扬非遗文化也提升了乡村的文化软实力,增强了村民们的文化自信和归属感,村民们对于自己能够成为文化传承者感到自豪,这种自豪感反过来又增强了他们保护和传承文化的决心。此外,实践团成员还观察到,袁家村在保护和传承非遗文化的同时,也在积极探索与现代元素的结合,如将传统手工艺品与现代设计理念相结合,开发出符合现代消费者口味的新产品。这种融合发展模式,为乡村振兴注入了新的动力和活力,让袁家村在乡村振兴的道路上越走越远。

通过本次调研学习,实践团成员不仅对袁家村的乡村振兴模式有了全面的认识,也对如何将传统文化与现代发展相结合有了更深入的思考。下一步,实践团将把社会调研与专业研究相结合,保护非遗文化,学习乡村振兴的优秀发展模式,推进实践所学转化为成果,提升专业素养,扩展知识储备,为建设美丽家乡做贡献。
作者:卢菲 来源:陕西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发布时间:2024-09-02 阅读:
    扫一扫 分享悦读
社会实践活动推荐
  • 红色润童心,薪火永相传
  • 为深入开展爱国教育,弘扬红色文化,传承革命精神,帮助幼儿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同时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
  • 社会实践活动
  • 重温红色历史,点燃奋斗激情
  • 重温红色历史,点燃奋斗激情
  • 一场别开生面的红色历史宣讲活动讲在湖南师范大学张公岭校区展开,此次活动旨在传承红色基因,弘扬革命精神,培养爱国主义情怀
  • 社会实践活动
  • 追寻红医血脉传承红医精神——黔南医专学子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