携手共筑安全网,守护传承纸塑狮 —— 南京师范大学泰州学院人文传媒学院暑期社会实践纪实
在2024年热情如火的盛夏时节,南京师范大学泰州学院人文传媒学院“红心研墨”暑期社会实践团队徐州片区的成员们,怀揣着对文化传承的深切情怀与责任担当,踏入了睢宁县充满温情的社区,为那里的孩子们精心策划了一场别开生面的活动,将安全教育与非物质文化遗产探索巧妙融合,共同编织了一个难忘的夏日记忆。
安全教育:以趣味故事筑起生命防线
面对夏日炎炎中孩子们对湖泊、河流的天然向往,以及随之而来的溺水风险,“红心研墨”团队的成员全睿轩同学别出心裁,设计了一场别开生面的安全教育课。他巧妙地引入了一只名叫汤姆的小猫作为故事主角,通过讲述汤姆小猫三次“溺水重生”的奇幻经历,寓教于乐地向孩子们传递了防溺水的重要知识。在故事中,汤姆小猫的每一次重生都伴随着对生命安全的深刻反思,特别是在面对他人落水时,如何在确保自身安全的前提下施救的智慧选择。孩子们被汤姆小猫的机智与勇敢深深吸引,纷纷表示要学习如何正确判断游泳条件,掌握落水自救技能,远离溺水危险。
非遗传承:纸塑狮舞,绘就文化新篇章
为了让孩子们近距离感受非遗文化的魅力,“红心研墨”团队的另一位成员王砾雪同学则从绘画的角度切入,引领孩子们走进了邳州纸狮子的世界。她不仅详细讲解了纸狮子的制作工艺和舞狮这一历史悠久的民间习俗,还通过播放生动的舞狮视频,让孩子们仿佛置身于热闹非凡的庆典现场。随着视频的播放,孩子们手中的纸片仿佛被赋予了生命,他们纷纷挥舞起来,模仿着视频中的舞狮动作,脸上洋溢着兴奋与好奇。随后,在志愿者的指导下,孩子们拿起画笔,用A4纸、马克笔等工具,根据自己的想象和所学,创作出了形态各异、色彩斑斓的纸塑狮子。活动的高潮部分,志愿者们通过提问互动的方式,引导孩子们认识了以三国演义人物命名的六种狮子样式,并深入讲解了它们背后的文化寓意和象征意义。这一过程不仅加深了孩子们对传统文化的理解和认识,更激发了他们对非遗文化的浓厚兴趣。
结语:知行合一,共绘文化传承新画卷
此次“红心研墨”暑期社会实践活动,不仅是一次成功的安全知识普及行动,更是一场生动的非遗文化传承盛宴。它让孩子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增长了见识、培养了安全意识,同时也让他们深刻感受到了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和深厚底蕴。非遗文化作为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通过这样创新有趣的方式得以在孩子们心中生根发芽,绽放出更加璀璨的光芒。未来,“红心研墨”团队将继续秉承“知行合一”的教育理念,不断探索和实践更多元化的文化传承方式,为培养具有深厚文化底蕴和强烈社会责任感的新时代青年贡献力量。
作者:黄秋苒 来源:社会实践活动
发布时间:2024-08-25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