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研学产业,促进乡村经济发展与文化传播。为响应号召,2023年7月9日,广东财经大学工商管理学院/粤商学院/创新创业学院的商设蒙峒实践团(以下简称实践团)带着满腔的热情,来到广东省清远市连山壮族自治州的永和县蒙峒古村,以“将足迹遍布曲曲田埂,用知识谱写乡村新章”为主题开展了“百县千镇万村”突击行动暨“三下乡”暑期社会实践活动。据悉,实践团聚焦于蒙峒古村研学旅行的路线规划和营销方案,分析现状并提供旨在可行的解决措施。
探寻研学文旅发展之机
2024年7月9日下午14点,广东财经大学商设蒙峒实践团成员以及团队的3名指导老师抵达清远市连山壮族瑶族自治县永梅蒙峒古村,随后,团队对研学旅游工作人员进行了访谈调研。
为对蒙峒古村如今的研学产业现状进行了解。实践团来到游客服务中心,对该处的负责人莲姐进行了采访。游客中心里,服务台右侧的显示屏播放着研学产业的发展历程,及与校企合作的阶段性成果;一旁的架子摆满了各类特色农产品、传统手工艺品,这些产品皆为蒙峒村的妇女们的手作,她们用一双巧手,将山楂做成茶叶,将松果塑成猫头鹰和小鸟。莲姐在采访中介绍:“大果山山楂浑身都是宝,叶子、果实芽都可以用,有清热解毒、降三高的作用。”她向团队展示了土特产大礼包,包含山苍子锤和绣球等连山非遗产品。
通过队员的积极提问,双方开展了积极的互动。实践团成员了解到,该地研学模式主要为“非遗产品+文化”。采访中对研学产业的缔造,到乡村振兴,以及现如今存在的痛点进行讨论。让广东财经大学的学科专业优势能够得到充分展现,在之后的具体研学路线规划中,将会对营销方案出谋划策,重点发掘蒙峒古村的壮瑶文化特色与闪光点,将传统文化的火炬代代传承。
(团队成员采访莲姐。通讯员供稿)
探访当地乡村民众心灵之声
漫步蒙峒古村,感受独特、浪漫的民族气息。从拱形大门走进蒙峒古村,可见五颜六色的油彩壁画错落在灰白砖制建筑其间。在坡道拐角处,荷塘莲叶簇拥,三两朵莲花亭亭玉立,蓝天上白云如水墨般向四处晕染,让行人置身浓墨重彩的画卷中。这些墙绘利用艺术表达,将壮族的传统文化跃然壁上,使行人感受到独特的美丽。
(古村3D壁画一角。通讯员供稿)
在走访中,队员到访党群服务中心、传统民宅、民营小卖部等地,关心问候老人的退休生活,实地考察小卖部的营业日常情况,在艳阳下,穿梭古村的小道和巷街之中。了解到因研学产业的推动,使村民的日常收入和生活水平得到一定的提高,并怀有积极态度,希望与校、机关进一步合作,扩大产业发展。
利用“非遗+文旅”的模式,蒙峒古村的受众从清远市辐射到珠三角地区,吸引各大中小学生前来研学旅行,体验民族特色文化。之后,实践团成员将以此为落脚点,整合已有的文化资源,作为亮点融入研学路线之中进行融媒体营销。
在切身参与的传统民俗活动中,实践团成员和当地村民一起体验壮族和瑶族的文化,夜晚篝火中共跳竹排舞,河畔在瀑布旁溯溪,在夕阳前“抢花球”,融入当地的欢乐氛围。
(抢花球活动一幕。通讯员供稿)
探求工作问题破局之策
实地调研中,团队为了解蒙峒村研学产业的现状和面对的实际问题,进行了多次走访和针对性采访。
据了解,在古村内做研学的想法,来源于广东财经大学的研究生——蒙美芹与村民娇姐的一拍即合。如今,这里的研学路线以非遗和文化旅游为主,通过节日体验、非遗手工、特色产品等方式,不但吸引了中小学生和单位团体组织参观,还有退休老人和家庭前来体验安逸的山村生活。用研学为桥梁,让壮族和瑶族的文化跨越蜿蜒的山路,传递到平原的土地,因为村民的努力,让传统焕发出新的活力,再次在人们的视野里熠熠生辉。
访谈中,实践团成员围绕着客户定位、营销渠道中遇到的阻碍、产业发展历史等方面先后进行了积极提问,并在稍后时间进行团队讨论对策的构思。在双方进行的有效交流中,不仅对蒙峒古村的研学产业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也让队员感叹这片土地发展的曲折与成就,更坚定了心中为此做出贡献的决心。
(实践团成员与研学公司工作人员娇姐对谈。通讯员供稿)
商设蒙峒实践团行走在蒙峒古村的乡间小道上,通过数天的实地调研,与研学工作人员访谈,团队不仅对该村的研学旅游现状有了更加深刻的了解,也更加亲近自然、了解乡村、感受迥异的民族文化。成员表示:“看到了在家乡城市中永远无法体验到的一番情境,如果有机会,会和家人再来。”
之后,实践团将进一步做更多的宣传工作,不仅将在古村中的精彩瞬间分享给身边人,还会通过专业知识,结合自己的创意拟出研学路线营销方案。同时,将蒙峒的壮族文化铭记在心,用自己的知识和行动,推动传统文化的传承和远扬。
(商设蒙峒实践团大合照。通讯员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