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假社会实践 |“胸怀雨花心,传承五史情”——爱国主义高校教育基地实践团队赴南京市雨花台烈士纪念馆调研
心怀不朽,方能正身。2024年暑期,“胸怀雨花心,传承五史情”——南京师范大学爱国主义高校教育基地实践团队来到南京市雨花台烈士纪念馆开展实地考察、线下采访、问卷调查等多种实践活动。团队成员怀着对英烈的崇敬之情,聆听先烈的奋斗故事,感悟英雄气概,汲取爱国力量。同时提升对于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融入高校“五史”教育的现状认识,研究并提出其提升路径,致力于增强大学生对“五史”的价值意蕴与精神意义的认识以及弘扬爱国情怀。
团队成员沿着“雨花英烈精神”青年运动史教育线路,走过雨花台烈士纪念馆、信仰步道、雨花台烈士陵园北群雕、丁香树、雨花台烈士纪念碑广场等站点,感受信仰的力量。
图为团队成员进行线下实地调研
(一)寻访红色足迹,感悟雨花精神
·雨花魂常存,英烈在心间
进入纪念馆,“信仰的力量”五个大字直击人心,1519名烈士的名字在旁镌刻着。展厅内除了陈列着大量历史资料和珍贵文物之外,还采用了多种形式艺术化地表现烈士们的英勇事迹和革命历程。成员们驻足观看,仿佛在和烈士们进行一场穿越时空的对话,从中深刻感受到了革命先烈们为了革命理想而坚强奋斗的不屈意志和伟大牺牲精神。
图为团队成员在雨花台烈士纪念馆内
·信仰之路,吾辈迈步
踏过信仰步道,成员们观看了爱国主义教育视频,体验微课堂、微党课所带来的沉浸式“五史”教育。走过雨花台群雕广场,九位烈士的不屈形象给成员们带来内心的震撼感受,增添了对先烈的敬仰之情。丁香园中,成员们在丁香树前默哀,因丁香和乐于泓的革命爱情故事而动容,也为他们舍小家为大家的精神而打动。
参观完毕后,成员们都表示,他们不仅深刻体会到了革命先烈们舍己为公的奋斗精神,也感受到“五史”教育通过多种形式潜移默化在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中。
图为团队成员参观雨花台烈士纪念碑
图为团队成员参观丁香园
(二)采访高校青年,了解“五史”教育
实践中,团队成员与高校学生深入交流,共同探讨在“大思政课”背景下,如何深化五史教育,加强校馆合作,提升学生的爱国意识。
当被问及希望雨花台烈士纪念馆在未来的“五史”教育中发挥哪些作用时,大学生们纷纷表示,希望纪念馆能够成为连接过去与未来的桥梁,通过更加丰富多样的展陈形式和创新的教育手段,让“五史”教育更加生动、接地气,让年轻一代能够更深刻地理解历史、铭记历史,从而更加珍惜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
谈及学校与雨花台烈士纪念馆的合作,大学生们普遍认为,这种合作模式对于加强“五史”教育、提升爱国意识具有不可估量的价值。他们认为,通过实地参观、亲身体验,能够让学生更加直观地感受到革命先烈的伟大精神,增强历史责任感和使命感。同时,纪念馆的专业讲解和丰富资源,也能够为学校提供宝贵的教学素材,使“五史”教育更加系统化、科学化。
此外,大学生们还表达了对与纪念馆有更多交流互动的渴望。他们希望未来能够有更多机会参与到纪念馆的志愿服务、主题讲座、历史剧表演等活动中,通过亲身参与,加深对“五史”的理解和记忆。同时,他们也希望纪念馆能够推出更多面向大学生的特色活动,如历史情景再现、互动体验区等,让“五史”教育更加贴近年轻人的生活,更加深入人心。
由此,团队成员了解到,“五史”教育的馆校合作意义重大,需要通过多种特色活动形式来打通路径。
图为团队成员对大学生进行采访
(三)问卷调查助调研,聚焦现状抓问题
团队成员在此次实践中通过线上线下问卷调研和后期的问卷结果分析中认识到了目前红色基地教育存在的问题。
在调查中,部分受访者对五史只有简单的了解,并不能深刻认识其与中小学以及高校教育融合的价值。而且红色教育基地教育宣传形式方面存在问题:整体上统筹、投入不够;单个基地资源挖掘不充分,利用率有限,宣传力度不足,与社区联系薄弱;基地所在社区及其公众对建设、 利用基地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不高等。
由此,团队希望切实有效地发挥和提高红色教育基地的作用,加大宣传力度,创新宣传形式。
图为线下问卷填写
以雨花心承“五史”情,以“五史”情促爱国志。通过实地考察、线下采访、问卷调查等多种方式,团队了解到高校“五史”教育现状和馆校合作的可能路径,也感受到雨花英烈精神的熏陶和红色资源赋能“五史”教育的潜移默化的教育效果。本次实地调研的结果表明了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与高校“五史”教育融合的可行性与重要性,并探索出了多种相关活动形式,可为高校开展“五史”教育提供一定的参考路径,赋能爱国主义教育。未来,团队成员将继续秉承“胸怀雨花心,传承五史情”的初心,加强学生五史教育的馆校合作路径,坚定理想信念,培育时代新人,为弘扬爱国主义精神贡献青春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