垃圾分一分 环境美十分

学校:常州工学院

团队名称:外国语学院青梦队

指导老师:朱映然

作者名称:徐荷

摘要:8月6日至8月11日,常州工学院外国语学院“青春有我 筑梦前行”实践团以“环保节约绿色”为主题,在乡村、社区等进行实地宣传,引导居民增进对垃圾分类的理念理解和行动落实,助力淮安文明城建立。实践团队成员们实地走访淮海西村、工农路社区、淮海街道,了解居民对垃圾分类的掌握情况,对居民展开垃圾分类知识的科普,积极引导广大居民践行垃圾分类理念,共同参与文明城市建设。

关键词:垃圾分类  淮海西村 绿色发展

引言:“环境就是民生,青山就是美丽,蓝天也是幸福。”生态文明建设和环境保护位于更加重要的战略位置,高水平建成全面小康社会,必须坚持绿色发展,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让绿色成为国家发展和进步的亮丽“底色”。

一、活动背景与目的

垃圾被认为是最具开发潜力的、永不枯竭的“城市矿产”,是“放错地方的资源”,放眼淮安,人民群众垃圾分类知识较为匮乏,在一定程度上,放慢了淮安城镇“垃圾分类”的进程。2019年6月初,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对垃圾分类作出重要指示。习总书记强调,实行垃圾分类,关系广大人民群众生活环境,关系节约使用资源,也是社会文明水平的一个重要体现,在党中央的号召下,2020年8月12日,我省正式印发了《中共江苏省委江苏省人民政府关于深入推进美丽江苏建设的意见》,文件指出到2035年,全面建成生态良好、生活宜居、社会文明、绿色发展、文化繁荣的美丽中国江苏典范。因此,我们青梦队将围绕“垃圾分类”进行此次暑期社会实践活动,实践地点为淮安,以各类媒体为传播媒介,以图文并茂为宣传方式,以多样化、多角度为宣传主旨,向居民普及垃圾分类,以“垃圾分类”现状为基础,以目标分析、宣传内容、政策保障等角度,定期开展垃圾分类宣传教育活动,既响应国家“全面开展垃圾分类”的号召,又有利于淮安人民群众树立起“垃圾分类”的环保理念,促进垃圾分类习惯的养成,践行绿色生活方式,推动淮安城镇垃圾分类工作的进程,共同营造淮安垃圾分类的绿色风尚,助力淮安文明城市的建立,促进绿色发展、可持续发展。

二、实践内容

(1)淮海西村入户走访

期间,我和一位小朋友共同制作了垃圾分类画报,并且向我们讲述了课堂上学到的垃圾分类知识。入户宣传让我对居民对垃圾分类的情况有了更清晰的了解,也更感到普及垃圾分类的必要性与重要性。我觉得开展垃圾分类实践活动不仅是一次普及理念的思想教育,也是一次推动落实的行动教育。我们实践团之所以能够齐心协力地完成此次实践活动,归根到底是青年身上的使命与担当。工农路社区居委会作为本次“三下乡”志愿服务开启的地方,我们实践团成员与工农路社区居委会的工作人员进行了充分的交流学习,工作人员们也表示了对于队员们的期望与愿景。同时,学院工作人员也给大家讲解了社区在绿色街道、环保社区等方面的重要举措和成效。


图为徐荷和蒋发如同学与小朋友制作海报。
(2)工农路社区宣讲

社区宣讲的场景还历历在目,作为宣讲员的我,内心难免紧张。在宣讲过程中,我发现居民们对于垃圾分类有所耳闻,但大多不知该如何进行垃圾分类,我想这便是我们此次“三下乡”的意义,解决居民疑惑,为社区服务,为城市服务。宣讲后,居民纷纷向我们竖起了大拇指,顿时,喜悦之情浮上我的心头,我们的努力得到了居民的肯定与夸奖,达到了宣讲预期效果。但沉浸于喜悦不是我的风格,与成员进行复盘,总结了宣讲存在的问题:PPT视频播放卡顿、语言表达流利度欠佳,我认为,这是我们在宣讲过程中最大的收获,总结经验,吸取教训,从而更好地开展下一次实践活动。


图为徐荷同学在工农路社区宣讲。

实践团在淮海西村放置一张宣传桌,两名成员为前来咨询的居民解答有关垃圾分类的一系列问题,鼓励居民从自身做起,坚持做好垃圾分类,为创建文明城市做出贡献,其余成员则前往淮海西路进行街道宣传,对周边居民、过路行人发放垃圾分类宣传单,并耐心认真地介绍为什么要进行垃圾分类、怎么进行垃圾分类、垃圾分类的意义。




图为”青春有我 筑梦前行“实践团队合影

三、实践成果

(1)为增进居民对垃圾分类的理念理解和行动落实,实践团制作了宣传手册、海报、PPT、短视频等。

(2)实践团队在调查结束之后收到了来自工农路社区工作者的表扬信。

(3)实践团队在调查结束之后完成了1篇推文,1篇新闻报道,3篇实践感悟,一篇实践报告,并将实践过程发布至微博、抖音、快手、微信视频号等自媒体。

四、实践感悟

这次的三下乡活动,使我们受益匪浅,我们不仅了解并掌握垃圾分类的知识,还能够有机会在工农路社区居委会学习。在这次活动之前,我所认为的三下乡,无非就是学校下发的暑期任务,应付一下而已。但是经历了这次活动,我们对三下乡的意义有了更深的理解。三下乡,不是想象中的标语口号满天飞,不是所需资料的简单堆砌,而是需要大学生深入群众,认真地聆听群众的心声,当我们接触并融入到不同于平时的生活环境,通过实地走访淮海西村、工农路社区、淮海街道,真正认识和理解垃圾分类的意义,亲力亲为做出实际行动,才能发挥三下乡社会实践的真正作用。在实践过程中,我们用宣传科普的方式,增进居民对垃圾分类知识的理解和认同,积极引导广大居民投身垃圾分类,绿色发展的行列,践行垃圾分类理念,共同参与淮安文明城市的建立,发挥人民当家作主的作用。同时,我们感受到我国环境保护政策的实施是卓有成效的,切身了解并看到淮海西村在垃圾分类方面的举措和成效,感受到了绿色环保节约发展的趋势。在高度文明的现代社会,一切都在迅速发展,我们青年人必须树立正确的的奋斗目标,并为实现目标而积极努力,作为新时期的青年,我们应当肩负起建设美丽祖国的重任。我们用宣传科普的方式传递垃圾分类的知识,也以切身行动引导居民落实垃圾分类理念。垃圾分类,不是一句留于齿唇的口号,而是真真切切落到实处的行动。宜居文明城建设不仅需要居民知道保护环境,爱护地球,还要将知道变为行动,以众人之力推动绿色发展,可持续发展。

党的十八大把生态文明建设纳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五位一体”总体布局,承载着中国共产党人对未来发展的美好愿景。站在建党百年的新起点上,中国共产党人正肩负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美丽中国梦的新使命,为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奋力书写高质量发展高水平保护的新答卷,我辈青年要时刻牢记总书记教导,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生态文明理念,努力落实垃圾分类,保护我们赖以生存的环境,志向在高处与云翳齐平,行动在低处暗暗向下扎根,在绿色发展的生态道路上久久为功。



参考文献: 中国环境报《在建设美丽中国的道路上阔步前行》
 
时间:2022-09-02 作者:蔡心程 徐荷 来源:原创 关注:
社会实践报告推荐
  • 回归家乡城镇,立足点滴贡献
  • 回归家乡城镇,立足点滴贡献
  • 作为河南农业大学动物科技学院暑期实践团的一名成员,为增强服务人民、回报家乡的责任感与使命感,我在河南省濮阳市南乐县城关镇人民政
  • 社会实践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