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信用消费 问卷调查 消费结构 数据分析
一、导论
信用消费源起于欧美发达国家,近年来,由于网络科技的进步,在我国大学生群体中发展迅猛。大学生的消费观念从以前的“有多少花多少”,不断向“用明天的钱,圆今天的梦”所转变,信用消费正逐渐成为大学生消费的最主要形式之一,90后消费金额增长迅猛,同比增长73%,远高于70、80后,增长达70后的近两倍。但是由于大学生本身金融知识和经验匮乏,容易在信用消费过程中被卷入校园贷的泥沼。例如,2016年3月,河南某大学生在诺诺镑客、名校贷等10多个校园金融平台贷款近60万元后因过度借贷导致跳楼身亡,由此引发的悲剧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
滁州市地处长江三角洲中心区27城之一,社会思想观念相对开放,对信用消费普及程度高,有着广泛的接受度,研究对象的选择比较具有代表性。本文基于线上数据分析,调查和研究滁州市大学生的信用消费现状,以了解大学生信用消费风险成因,并提出相关对策。
我们想通过此次调查了解当代大学生信用消费的特点,以及当代大学生的消费结构,从而发现其中的问题,并提出合理的对策和建议去缓解去解决这一问题。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帮助大学生避免出现信用危机,落入不法分子的陷阱。提高大学生生活质量,促进大学生健康成长,不仅是学校和家长的愿望,同时也是国家和社会关注的问题。
二、调研目的
大学生认知能力不足,没有完整的消费观和价值观,在各种条件的诱惑下可能会选择盲目消费,再加上一些不法分子的诱骗和欺诈,大学生很可能会落入网贷陷阱。通过调研了解大学生信用消费的现状,发现问题所在,提出相关建议引导大学生在考虑个人消费时不忘传统观念,科学规划安排,使自己的消费水平与家庭的收入水平相适应。提醒大学生提高警惕,加强信用消费方面的知识,提高相关方面的意识。
三、调查对象及方法
(一)调查方法: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
(二)问卷调查采取随机抽样调查。网上问卷调查(主要依靠问卷星平台进行线上调查)数据主要用于修正值。本次调查的数据处理工作,在组长统一领导下进行,由本小组成员分类统计,最后统一汇总。
(三)调查对象:安徽省各大高校,以滁州学院为主。
(四)调查内容:学生收支情况,学生每月消费情况,学生还款情况,消费项目支出情况,消费观念。
四、调查问卷的结果及分析
发放150份,回收100份,有效100份。
调研对象基本情况:
图1生活费来源
由图1分析可得出,大学生的生活费来源有父母,兼职,奖学金和其他。比例如下:94%的大学生生活费来自与父母的供给,26%的同学在用助学金和奖学金来补贴日常的生活费,还有63%的同学选择在空闲时间进行兼职用以日常花销。这一比例还是相当可观的。可以看出大学生的日常生活还是比较空闲的,可以抽出时间去做兼职,许多学生都想提前与社会接轨,做好踏入社会的准备,吸取社会经验以利于面对将来的求职和就业。
图2每月消费状况
由图2分析可得出,大学生消费适中占到了总量的76%,其次是消费不足和消费过度,分别占比13%和11%,从中我们可以看出大学生的月消费还是十分稳定的,但还有少数有超前消费的行为,由于目前我们尚未工作,因此偿还能力不足,因此我们凡事要量力而行,避免出现失信行为,保持良好的信用等级。
图3每月消费总额
由图3分析可得出,对于他们每个月的消费总额,有29%的学生集中在500-1000之间,1000—1500之间的约为54%,13%的学生集中在1500-2000之间,高消费人群(2000以上)约占4%的比例。这在一定程度上说明了目前大学生的消费情况较为合理,但高、低不同消费水平也有存在。
图4每月消费额度
如图4所示,60%的大学生表示平均每月信用消费额度为500元以下,30%的大学生表示平均每月消费额度为500-1000元,8%的大学生表示平均每月消费额度为1000-2000元,仅有2%的大学生信用消费的额度在2000元以上。虽然目前已有较多大学生开始接触消费信贷产品,但使用额度并不高,表明大家对于这种新事物还是抱有谨慎态度,大学生群体的信用消费需求有待进一步释放。
图5大学生使用信用消费产品的种类
由图5分析可得出,在自身资金不足时,为了购买自己心仪的物品,网络贷款成了大学生的首选。其中最为出名的便是蚂蚁花呗和京东白条,分别占比83%和22%。占比最少的分别是分期乐和趣分期,只占到了11%和7%。由此可见,在生活费不足以满足需求时,使用信用消费,用于满足自身需求成为了大学生的一种消费习惯,但大学生在享受信用消费带来便捷、分期付款方式灵活以及服务到位的同时,信用消费透支问题也随之而来。如果不能及时引导。则有可能造成大学生过度消费,甚至造成违法行为,因此应当时刻警醒。
图6消费金融产品支出
由图6分析可得出,大学生使用消费信贷产品用途多种多样,其中用于生活用品消费的占比71%。除此之外,占比较大的有生活必须消费(62%),服饰鞋帽占比(44%),聚会消遣占比(40%),数码电子产品占比(32%),考证培训占比(15%)和其他消费占比(15%)。可以看出,大学生使用信用消费一般用来购买生活必需品,服饰鞋帽,数码电子产品等。
大学生作为一个特殊的消费群体,他们有着不同于社会其他消费群体的消费心理和行为:他们的消费结构不合理,存在攀比心理;财商尚未成熟,理财能力需要培养;人际交往消费增多,恋爱支出过度;休闲娱乐消费渐成时尚;消费差距拉大,出现两极分化等等。从社会心理学的角度看,大学生的消费具有从众性、时尚性、易受暗示性、攀比性、个性化、差异性等特点。大学生的消费问题不是孤立的,而是有着深刻的社会心理背景。[4]
五、存在的问题及解析
政府问题
互联网的发展迅速,电商种类繁多,目前缺乏完善的法律监督监管,任有一些不法商贩和机构,利用法律的漏洞打擦边球,即使被抓到也不会被定罪。他们诱骗大学生消费或贷款,并通过手段欺骗大学生签署合同,使一切看起来有理有据,符合法律条款,被害者却有苦难言。
商家问题
商家也存在着相当大的问题,一些不良的商贩,为了利益,做一些虚假宣传和看起来非常诱人的活动,让你产生机会难得,错过今天就没有下次的错觉,正因为这些虚假信息,进一步的诱导人们购物。
一些信用消费平台的使用门槛较低,只需要简单的身份验证,便可以开通大额借款或分期付款,大学生相信一句话“用明天的钱,圆今天的梦。”也正是这句话让无数大学生进入死循环而无法自拔,一旦还款不及时,就会面临巨额利息造成生活危机。在学校的附近甚至校园内时常有一些人拿着传单,让你考虑学生贷款,门槛极低,他们对外宣称零手续费,低利息,等待着你进入骗局。商家为了套取信息,举行各种各样的小活动,让顾客填写详细的个人信息,在获得消费者个人信息后却不注意保护,导致大量个人信息外漏,也给那些不法分子提供了机会。
大学生自身问题
大学生作为一个庞大的消费群体,有着很强的消费能力,但大学生往往缺乏正确的消费观念,他们对于实际消费能力和自身经济能力没能很好的权衡,互联网的快速发展出现了很多电商行业,只需动动手指就可以轻松购物,正因为在这些诱惑之下,大学生对自己的控制能力就越薄弱,从而盲目消费。大学生的群体庞大而复杂,生源来自全国各地,不同的家庭经济状况导致很多同学心生嫉妒,盲目攀比,这不仅影响家庭关系也影响同学之间的友谊。盲目的攀比消费让一些经济能力有限的大学生,深陷其中,从而落入不法分子的信贷陷阱。
当代大学生接受着最好的教育,享受着最好的待遇,却无法体验父辈的艰苦,个个都被奉为掌上明珠,过着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日子,这使得他们没有勤俭节约的意识。加上父母出手大方毫不吝啬,大学生沉浸在消费的乐趣当中,只顾自己高兴,很多时候购买的东西都是不必要的,买完就再未使用过。
六、对策与建议
(一)完善相关法律法规
政府完善信用消费方面的法律法规才是最根本的保证,由于互联网的发展和广泛使用,出现了很多独特的消费平台,这极大的方便了人们的生活,但网络世界缺乏完善的法律管理,很多消费平台,信用平台利用法律的漏洞欺骗顾客,而大学生又是最容易上当受骗的人群,大学生群体没有完整的金钱观念,涉世未深。[3]对于政府,要严格监管消费市场,强烈打击假冒伪劣商品,提高商品质量检测标准,保证商品质量,规范市场秩序,为大学生确立一个公正的市场环境让其消费,营造全社会科学合理消费的氛围。
(二)规范化信用消费
规范信用消费,建立完善的消费制度,提高信用消费的门槛。[2]相关信用消费平台应提高分期消费的门槛,在为学生提供方便的同时,也要考虑消费者是否有能力还款,深度的评析大学生的经济水平和消费水平,提供合理的服务。
(三)树立正确的信用消费观念
大学生必须树立正确的消费理念和价值观,理性对待消费需求,做到量力而行,不攀比、不虚荣,更不能过度追求名牌和奢侈品消费。消费时,要三思而后行,不要一时被冲昏头脑,要结合自身的消费能力和经济状况,设定每月的消费额度,避免盲目消费,而过度消费只会给自己和家人带来麻烦。生活中需要理性消费,保持头脑清晰,避免陷入借贷陷阱,一旦陷入就会无法自拔,这时候要学会用法律的武器来维护自己,但终究是要管好自身,应该做到健康消费、勤俭消费、理性消费。大学生在面对信用消费问题时,不仅要考虑自身利益是否会受到侵犯,而且要考虑到信任缺失造成的社会影响。[1]
七、结语
通过这次调查,我们基本了解了当代大学生消费心理趋势及现状。大学生的基本生活消费大体上是现实的、合理的。但同时也存在着许多的问题,如攀比心理、不合理消费、不理性消费等,主要因为生源来自全国各地,由于家庭情况的不同和消费习惯的差异造成的。大学生中,培养独立的理财能力、科学的价值观应是当务之急。我们有理由相信,在社会各方面的共同努力下,中国当代大学生一定会形成一种更合理,更现实的消费观。
信用消费是一把双刃剑,利弊往往是相对的。作为大学生我们应该提高自身意识,树立正确的消费观,避免出现信贷危机,要合理合法的进行消费。
参考文献
[1] 李巍,张虎.对当代大学生信贷消费问题的思考[J].产经透视,2009
[2] 申静,闫婷,郭欣荣.大学生消费行为浅析[J].价格与市场.20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