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社会实践;灵丘县;电商;科技扶贫;有机农业;旅游
图为实践团与中心负责人合影。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杨士梁 摄
中国矿业大学“梦中国”暑期社会实践团于2020年7月31日在山西省大同市灵丘县电商公共服务中心展开《电商扶贫 消费助农》系列访谈。
中国矿业大学“梦中国”实践团在灵丘县电商公共服务中心中对中心技术部负责人汪海泉进行了实地采访。首先,汪海泉针对实践团成员提出的“为什么电商能够在灵丘县脱贫攻坚工作中发挥重要价值”进行了阐述。他认为贫困村由于技术落后和销售途径狭窄,很难将农产品长期高效销售出去,自然也无法直接提高经济收入。团队成员对此表示了理解和认同,并结合自己的专业谈到技术扶贫的想法上。汪负责人根据团队成员的想法,进一步说到,当地从事电商工作的相关人员既具有熟知当地农民现状和需求的一线资料,而且具备相对专业的操作技术和运营能力,自然在脱贫攻坚战中能够充分利用互联网的时代优势加速“摘帽”进程。
团队成员在充分了解到电商助力扶贫的基本原因和重要意义之后,又接着询问了汪负责人关于县内电商扶贫的主要内容和形式。他提到目前已有多家企业秉承着“不为私利、但为农益”的初衷入驻该电商公共服务中心,这些企业通过为农民联合搭建长期的销售平台,持续帮助农民销售农副产品。同时,实践团成员还得知,随着企业和农业技术的帮扶,苦荞等灵丘县当地特产也在互联网的时代舞台中逐渐被包装成为一方品牌,形成了推广和发展灵丘县相关产业的重要力量。汪负责人还谈到灵丘县密织“三张网”打通农村电商“最后一公里”。一是配套“光纤网”,二是建设“功能网”,三是畅通“物流网”。[1]
之后,实践团又结合自身身份与汪负责人进行了深入交谈。汪负责人肯定了团队成员提出的年轻化思维和创新性想法,但是就知行合一融入脱贫攻坚工作这一方面,他提出了更贴合实际的意见。他鼓励大学生把先进技术带回家乡,走向基层,在这一过程中,大学生首要做到的应该是提高执行力和实践能力。在执行力方面,汪负责人根据自己从事电商将近二十多年的经验,说明了在服务脱贫攻坚事业的过程中做到脚踏实地,严谨执行工作的必要性;而在提及实践能力之时,实践团成员和该服务中心的实习研究生一同探讨为推广智能灌溉、智慧农业而自主设计的遥控车,车身上不同部位的零部件和芯片都是根据不同的应用场景而设计的,这让实践团成员认识到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重要性,而这也为电商将大规模产品和高端技术应用到助力脱贫工作中去奠定坚实的实践基础。同时,汪负责人也强调道,脱贫攻坚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只有自觉自愿长期投入到脱贫攻坚战中去,才有可能真正为农民创造获得感和幸福感。
汪负责人还表示,为进一步提升灵丘县建档立卡贫困户对农村电子商务的认知,普及农村电子商务知识与技能,逐步加强农村电商基础知识培训,全年共开展各类培训50余期, 共计3490人次,其中包含贫困户2582人次。扩展销售渠道富农。越来越多的短视频、直播平台在对流量进行重新洗牌,目前内容带货已成为趋势,抖音、快手、淘宝直播为目前公认最凶猛的三家,从实际情况来看,抖音和快手的势头十分强劲。[2]借助微信公众号、微博、今日头条、抖音等平台推送广告200多期,参加了第六届中国•大同车河国际有机农业论坛等农产品推介活动,进一步扩大了灵丘农产品的知名度和影响力。通过对苦荞等农特产品进行策划包装,推出首个县域公共品牌“灵秀灵丘”,并于活动现场和天津、杭州等一线城市的电商企业签订了农产品销售协议,进一步拓展了农产品网货转化途径。目前,全县完成网络交易额2.48亿元,农特产品网络零售额235万元,有效带动了市场消费和农特产品销售。[3]
在此次实践活动结束之时,实践团与电商公共服务中心相关负责人员进行合影留念。团队成员将以此次实践结果为契机,重视自身知行合一能力的培养,不断在阶层磨练本领,同时继续关注灵丘县的发展变化,并在实践团不断提高整体实力的基础上,加入灵丘县电商助力扶贫攻坚工作当中,不断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并为“防止返贫”和“继续攻坚”提供青春力量,让大学生在电商助力脱贫攻坚的舞台上关注民生,贡献价值,实现家国梦。
2020年8月1日在山西省大同市灵丘县平型关大捷纪念馆展开了《红旅文化 有机农业》系列访谈。
图为实践团与平型关大捷纪念馆副馆长吕民忠的访谈。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杨士梁 摄
在扶贫的道路上人人都是主力,人人皆可出力。实践团采访到了平型关大捷纪念馆的副馆长吕民忠。他针对灵丘县的扶贫提出了他的看法。他认为,国家的扶贫政策是好的,其中还有很大的地域差异,赞同灵丘县在这一方面所作的工作。
集群效益带动村民致富。一位65周岁的老人,身体是四级残疾,但因为不能达到规定发放残疾金的条件,又是无儿无女的五保户,生活不方便,以前只是依靠种田种地来维持生计。现在他可以通过贷款及多种形式入股企业。企业为他们包地,为农民提供资金,以及有机种植的技术,企业与村民合作共同致富,经过十多年的布局,灵丘县的有机农业,犇牛养殖等一些产业已初具规模,开始为农民发家致富提供可能,脱贫之后人民的生活也有了保障。
保护环境,担当时代使命。灵丘县是“雄安新区”的水源地,环境保护非常重要,这也是灵丘县人民需要担当的时代任务。灵丘县人民为此放弃了发展重工业,转而大力发展有机农业。但是毕竟农业的布局周期长,收益不太明显,所以延缓了灵丘的经济发展。困难总是会有的,但是人的智慧是无限的。他们转变思路,将环境优势充分发挥出来。不使用农药,将以前的放养形式改为圈养形式,关闭每年有5亿收入的金属矿山,这是他们为保护环境所作的改变。同时有机农业也成为灵丘县的一大特色,与平型关大捷纪念馆为龙头的旅游业结合起来,互相带动,互相推动。
改善交通,促进旅游再发展。现在灵丘县的高速公路已经开通,还有一座正在改建的机场。另外在“十四五”规划中,将有一条从乌兰察布到保定的高铁途径灵丘,当这条高铁通车的时候,这里的交通将会更加方便,来访的游客将会更多,旅游资源将会得到更大程度的开发,红色精神将会更好的传承。同时,以平型关文化旅游节为重点,开展桃花节、芍药节、荷花节、采摘节、民俗文化节等系列活动,推动各乡村景点开展常态化民俗文化演艺活动。建设了北泉非遗文化旅游园区试点,推动打绳、打铁、打树花等非物质文化遗产进景区展演,推动草编、麦秸画、剪纸等形成特色文化产业,丰富了全县乡村旅游文化内涵。
红色古色绿色,主推旅游发展。灵丘县的一个红色旅游龙头平型关包括纪念馆,门区广场,将帅广场,115师指挥所,主战场乔沟,老爷庙争夺战遗址,纪念碑,林彪,聂荣臻临时住所旧址,驿马岭阻击战遗址,平型关关口;除此之外还有下关乡杨庄村的白求恩特种外科医院遗址。古色生香,西汉时期就有了灵丘,赵国的第六代国君赵武灵王墓,明代长城,辽代砖塔,这里人文底蕴深厚。绿色欣欣向荣,自然景观空中草原,桃花溶洞,花塔,还有车河有机农业社区。以前的一个不为人知的名字车河,现在它已经是一个召开了几届的有机农业论坛的广为人知的名字。随着人们对健康意识的逐步提升,有机蔬菜的种植和推广一定有更大的突破和发展。[5]红色古色绿色,是灵丘的天然优势,将它们开发出来,增加旅游产业的附加产业,增长产业链,协同发展,互相拉动。吕副馆长表示上级积极申报了平型关大捷5A景区创建项目,争取推动全县大部分烈士纪念设施、抗战文化遗址得到有效保护。
政策是优势,环境是保障,勤奋是基础,智慧是法宝,打赢脱贫攻坚战,需要全方位,各层级,共同来参与。国家精准扶贫政策,为村民提供了政策保护,提高了村民的改革热情,激发了他们为美好生活而奋斗的热情;没有为了快速发展经济而去牺牲环境资源,这使环境资源成为他们发展的一大保障。优质的水源,无药的农产品,优美的环境,这些都是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典范。尊重自然,自然便会回馈人类。条件艰苦,灵丘县人民依然辛勤耕耘,幸福都是他们奋斗出来的,可口的果实都是他们用汗水浇灌出来的。一分耕耘一份收获,勤劳永远是致富的基础。改变思路,寻找新型合作方式,让大效益;智慧,让他们找到了一条有机农业与旅游结合的道路,找到了红色古色绿色共同发展的道路。“让广大农民都过上幸福美满的好日子,一个都不能少,一户都不能落。”全面小康,需要大家一起努力。
今日之责任,不在他人,而全在我少年。国家正处于脱贫攻坚的关键时刻,公民都有责任尽力来建设小康社会。好的环境可以影响一个人的未来,就像这些做讲解人的孩子,他们从小生活在平型关的附近,受到更深的影响。社会实践就是让我们大学生走出校门,假期期间走出家门,去投身到祖国的建设,宣扬革命精神。良好的道德修养是新时代青年必备的个人品质,广大青年要善于从革命先辈和时代榜样身上汲取道德滋养,感受道德风范,自觉抵制极端个人主义,历史虚无主义等各种错误思想的影响,追求更有高度,更有价值的人生。[6]暑期社会实践并不是单纯的干活,更应该是了解底层人民的生活方式,体验工农人民的辛苦,在建设祖国的同时,锻炼自己的身体状况,吸收新的思想和知识。只有深入的体验底层人民的生活方式,才能真正的了解底层人民的需要,国家在某方面的欠缺,也就为大学生明确了前进的目标,即为了人民更好的发展,满足人民的需求。就像在灵丘看到交通不是很便利,所以交通需要更加一步的建设。
暑期社会实践拉近了大学生与社会的距离,为大学生接触社会提供了一条有好的途径。既锻炼了自己的能力,也不至于受到伤害。为大学生进入社会创造了条件。
参考文献:
[1] 灵丘县密织“三张网”打通农村电商“最后一公里”
[2] 李萌.新媒体背景下传统电商的机遇与挑战[J].特区经济,2020(07):113-117
[3] 灵丘县做足“文旅文章”助推乡村振兴
http://www.lingqiu.gov.cn/article_detail.htm?catalogCode=xwdt&articleId=2643
[4] 艾海军.有机蔬菜种植模式及生态农业技术推广应用探究[J].农业开发与装备,2020(06):182+184
[5] 王美霞,刘湘顺.武汉市红色文化在高校“三全育人”中的运用价值研究[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20,17(08):135-1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