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理学院 物理1802 许启炫
摘要: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学子响应国家的号召,积极参与到三下乡的社会实践活动中来。理学院物理1802小队社会实践队的两名队员各自回到自己家乡展开为期四天(共计八天)的社会实践活动,其中包括采访领导、走访村民、实地考察、问卷调研和专访贫困户。通过这次社会实践,队员们收获颇多各有感悟。
前言: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初,团中央首次号召全国大学生在暑期开展“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1996年12月,中央宣传部、国家科委、农业部、文化部等十部委联合下发《关于开展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活动的通知》。1997年,“三下乡”活动在全国正式开展。
大学生的“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尽管涉及面广,内容丰富,但也必须与农村实际需要相结合,在大学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中,大学生可以也应该将自己在校所学的先进科学的生活观念在广大农村传播,他们应该紧密结合所学专业技术知识,在农村开展多种形式的先进科技文化知识和生活观念的宣讲活动。大学生参与新农村建设的进程,为大学生了解中国国情开启了一扇窗口,密切了高等教育与新农村建设的关系,这有益于高教体系建立针对性和切合实际的促进新农村建设的策略和途径,一般学校里面组织的三下乡活动形式以支教、调查为主,由于学生在卫生方面不是很成熟地掌握知识,故不为推荐。大学生可通过三下乡活动丰富自己人生经历,还可以提升自身素质。
正文:
1. 河南篇:
1.1 考察乡村环境及文化墙
美丽乡村文化墙是乡村风貌的一道美丽风景线,全国各地美丽乡村文化墙开始遍地开花,在简单枯燥乏味的墙面创造了很多有趣的美丽乡村文化墙,在国家的倡导下,美化新农村改善农村环境,从而使得原本一般的墙绘再一次成为聚焦点。
调研队员于2019年8月10日前往河南省濮阳市南乐县千口乡吕村。考察了吕村的环境状况以及村头墙壁的文化墙。调研队员走在自己长大的村庄的路上,他看到吕村环境的变化在近年来确实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调研人员发现,街头没有了秸秆和其他农作物堆放,在他的印象中,在村委会严令禁止在家门口堆放农作物和秸秆之前,村里几乎每家每户门前都会有一些小麦秸秆、玉米秸秆、大豆、花生等一些农作物,这些东西虽然对老百姓有点好处,比如可以用来当柴火,但是堆放在村里的街道边,不仅显得环境状况差,更使道路变得拥挤,而且也多了一些安全隐患。火灾一旦发生,烧掉的便不只是农作物了,还可能会波及整个村庄,所以作为村民之一的调研队员认为村委会这个决策完全是利大于弊。而且通过走访,调研队员得知现在只有极少数村民会使用天然火做饭,所以村委的这个决定不会造成太大的影响。
随着一路上的考察,调研队员发现,现在每个街道或者三户人家都设有一个垃圾桶,有清洁工专门收集送往垃圾收集点。而通过询问得知,清洁工大都由居委聘请村里没有工作的老人,算是给他们一份较为轻松的工作。
调研队员还得到一个喜人的发现,以前人们有什么垃圾在家中堆得比较多的时候,就会用一个小推车推到河边,把他们倒在小河旁的高地上。久而久之,河边就会变得臭气轰天,还有一些垃圾被风吹到了河里,河里的垃圾更不好处理,水质变得极差。但是如今街道口有了垃圾桶,人们有一小袋子垃圾就会丢在垃圾桶里,也不用跑那么远去倒垃圾,环境自然变得更加清洁。
通过这些措施,村里没有再出现乱堆放投放垃圾的现象。
有关村头的文化墙,调研队员通过走访询问,得知是在前几个月居委牵头粉刷。在村头的街道,还有二十几户人家的墙上粉刷上了标语,包括歌颂党的,歌颂乡村的。例如:“保护乡村风情、培育特色乡村、建设美好家园”、“整洁吕村是我家,城市不必农村差”“把道路建成风景线、把村庄建成景区、把庭院建成景点”等等。最后调研队员还发现有一些是介绍吕村历史的,印有党领导人的画像以及话语,时刻提醒着我们村民生活的改善离不开党的领导和政府的支持,也给吕村增添了许多文化蕴味,成为了吕村独特的风景线!
1.2 考察乡村基本设施
2019年8月11日调研队员前往吕村考察基本设施建设情况。
据调研队员了解,吕村的建设在附近非常突出,成为了大家公认的规范村。街道不仅整整齐齐,基本不会出现道路到处拐弯,房屋不在一条线,街道狭窄等的情况。可以说政府规划得相当的好。调研队员走访发现,现在每家每户大门上都贴有门牌号、联系方式、姓名,颇有德国的严谨风貌。调研队员还发现,以前的砖土房子都基本消失得无影无踪了,现在家家户户都住上了水泥房,有些富农还盖起来了小别墅。
随后,调研队员走访了村中心得党群服务中心。这是一个两层楼的建筑,一楼和二楼都是办公用的,一楼有卫生所,与服务中心合作医疗。可谓非常便民。服务中心的后面还建有吕村的历史馆。这是村民引以为傲的地方,能让更多的年轻一代在这里找到自己的归属感和历史责任感。
党群服务中心前面比较宽阔,新建了一个篮球场,旁边的空地还建有两个兵乓球桌,附近还新建不少的体育健身训练器材。这里到了晚上的时候,老人们就可以来跳广场舞,大人们也会带着小孩子过来玩耍,据了解,有时候居委还会牵头播放露天电影,让村民体验到城市的生活。这也因此成为了吕村最热闹的地方。
随后调研队员走在街道上,看到每个街道上面都有很多太阳能电灯。白天阳光好可以太阳能充电,阳光不好也可以使用电源供电,照明设施可以说建设得非常完善。吕村还有不少得便民厕所,设置了清洁员管理,环境也非常的好,这个设施是十分贴心的,可以解决村内村外或者路人的“燃眉之急”。众所周知,厕所也是衡量一个社会发展程度重要指标。
调研队员还考察了吕村的小学,调研队员所知,曾经小学教室里非常的阴暗,设施及其简陋。而如今调研队员来到这所小学门前,不得不感叹其漂亮。调研队员通过实地考察,发现里面有一栋两层的建筑,有十几间教室。还有一个小花园,里面种着许多花花草草树树,据同学们所说,夏天的时候,他们可以直接在校园里面植树浇花玩耍。不仅如此,小学还有一间小的图书馆和微机室,虽说现在家家户户都有了电脑,但是这里有老师可以教给学生入门的计算机知识,让农村的孩子也接触科技的前沿,不会再被人笑话说“山里人”。还有图书馆更是给了学生们增加了阅读机会。如今学校里面的教育设施是十分全面了。
最后,调研队员还走访了许多家庭。得知都接上了天然气,不仅使用方便,更是有政府的补贴,价格相对便宜,操作也简便,老人基本会使用。
看到吕村的种种变化,长久没回老家的调研队员感触良多,这里的一切都让他十分震惊,也让他感到十分自豪。
1.3 考察村史馆及农业建设项目
2019年8月12日,调研队员前往吕村村史馆及强镇建设项目进行调研。
调研队员来到位于党群服务中心的吕村村史馆,换一个说法,这实则是吕村的祀堂,但比起其他地方的祀堂,要更为现代和整洁。调研队员刚迈进去感觉到里面的肃穆,迎面是巨大的幕布,上面写着吕村先祖的名字。里面还摆放很多牌子,上面记载了吕村的历史由来。还记载了吕村的从古至今的著名人物,包括烈士、画家、政治家和诗人。考察完村史馆出来后,调研队员心中的自豪感也更加强烈。
在村史馆外面,还有一颗巨大的,据说历史还要远远久于吕村,三个成年人才能勉强环抱住大树的躯干,这棵槐树还被认为是吕村的象征。在槐树旁边还有一座石碑,介绍了李氏祀堂的建造,并且刻上了吕村每个人的捐款。
最后调研队员来到吕村东头田地里的强镇建设项目所在地,据问询,得知这个项目总投资3478万元,占地650亩,主要建设了标准化养殖场、青贮池、食料加工车间、仓库和大棚等配套设施。采用农牧结合的方式,通过农废处理转换站将畜牧养殖的粪便、大田种植秸秆进行二次利用,将农作废弃物转变为有机肥、沼气等资源,变废为宝。不仅减少了化肥的使用,还能提高农作物的抗性,减少虫害,降低农药使用量,从而节约种植成本,通过这种模式,将有效促进农牧结合、种养循环,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目前项目仍在建造阶段,项目建成之后,可以充分利用各种资源,实现资源变资金、资金变股金、村民变股东,带动和壮大主导产业,最大限度地实现产业“接二连三”,促进一二三产业快速融合发展,助推实现农业强、农村美、农村富的乡村振兴战略总目标,引领农民实现共同致富。
“美丽乡村”逐步实现,农民共同致富的诺言也将在不久的将来得到兑现。调研队员以及村民们已经看到了它的美好未来。
1.4 拜访贫困村民
2019年8月13日,调研队员前往拜访吕村唯一一户没有脱贫建档立卡的村民。并设置调查问卷对其他村民进行调研。
首先,调研队员来到了吕村唯一的一户贫困户家中。据了解他是由于妻子患病在床,因病致贫。调研队员了解到,两位村民生活虽然贫困,但是能供的上吃穿,而且家里也有天然气、空调。对于这家贫困户,这些都是吕村给予的帮助。通过对话,调研队员发现国家的政策里有“建档立卡”这一项,每年都会有来自吕村的分红,并且有国家补助,还有医保政策的补贴。此时,老大叔正在给妻子熬药,调研队员及时问候他们的基本状况,并且询问了家庭成员,以及询问了政策补贴状况是否到位。老大叔表示在各种关怀下,日子已经没有以前那么艰苦了,调研队员也向他大致的一些最新脱贫政策和状况,希望能帮助他一下。老大叔也坦言,很多人都来说过了,补贴过了,非常感谢大家的关心。大家都相信政府是不会放弃这些贫困户的,我们一定能打赢这场脱贫攻坚战的!
调研队员离开老大叔家之后,走上了村里的街道,询问老人。得知年轻人基本都外出打工,因此也只能询问老人。据走访发现,老人们的生活也是十分惬意的,有坐在街道谈话的,有坐在街道编“辫子“(秸秆做的草帽)的,还在有打麻将的,不用为生存发愁。调研队员先与老人们谈话,从家庭状况聊到村里状况,再到国家政策,村民们的回答无一不是满意,无一不是认为生活水平得到了极大的改善,经济翻了好几倍。村民都非常相信政府,并且调研队员和他们一致坚信,我们的生活,我们的明天将会变得更加美好!
2. 广东篇:
2.1 采访领导
为了深入了解各乡镇关于“美丽乡村”的建设以及整体规划情况,调研队员决定前往罗城街道办事处(原罗城镇镇政府)采访街道办事处负责相关规划的领导。罗城街道位于罗定市中部偏北,是罗定市人民政府驻地,罗定市政治、经济、文化中心。面积19.1平方公里,管辖10个社区居委会。
在相关热心人士的推荐带领下调研队员来到了街道办事处副主任办公室,调研人员就“美丽乡村”建设问题对副主任许杰进行了采访。许主任的回答简练有力,向调研人员展示在罗城街道的辖区内的建设情况,还提及很多城中社区都新建了不少健身设施,自己也会和家人一同前往运动。许主任也坦言,自己在下乡调研的过程中发现很多乡镇都在进行“美丽乡村”的建设,包括新建不少垃圾分类的投放点,但也有不少乡镇在健身设施建设这方面做得不是很到位。
采访的时间虽然不长,但调研人员已经充分了解到“美丽乡村”的建设具体会落实哪些方面的内容,也为日后进行实地调研提供的非常宝贵的指导方向。
2.2 调研乡村垃圾投放点
近年来,中国正从国家层面加速推行垃圾分类制度。2017年3月,国家发改委、住建部发布《生活垃圾分类制度实施方案》,要求在全国46个城市先行实施生活垃圾强制分类。2019年6月,住建部、发改委、生态环境部等九部门联合印发《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等部门关于在全国地级及以上城市全面开展生活垃圾分类工作的通知》。
可以说,各大城市的垃圾分类正在热火朝天地进行,有关垃圾分类的改编歌曲也是唱遍了大江南北,可见人民群众的环保意识正在逐步得到加强。然而乡村的垃圾处理情况一直让人堪忧,因此调研队员于2019年8月21日驱车前往水摆村附近展开调研。
人口现状与垃圾的产出比有直接的关联,也决定了乡政府该如何规划垃圾投放点。调研队员通过查阅资料得到,水摆村位于广东省罗定市罗镜镇西片,村委会办公场所距镇政府4.5 公里。村委会辖区面积为3.8 平方公里,下辖22 村民小组,现有人口4932人。但通过实地考察并询问了村里的常住村民,得知如今水摆村常住人口远远少于资料数据,村民说,年轻人基本都在外地或者一个小时车程外的市区里工作,只剩下老人和小孩。
水摆村常住人口稀少,应该是乡村垃圾投放点稀少的原因之一。调研队员通过实地考察,发现在村内难觅垃圾投放点。后来有幸得到当地居民叶小姐的带领,终于找到了较为正规的垃圾投放点。此地距离水摆村居民的住宅较远,单单步行就需要长达十五分钟。
叶小姐说,这是前段时间政府部门最新设置的垃圾投放点。我们可以看出垃圾投放点的设置是大力响应了国家的号召,只可惜三个指示牌下只放置了两个垃圾桶,而且从投放点的周围可以看出,村民大多都是一大袋垃圾放在路边就离开。调研人员发现,这其实与当地居民长久以往养成的习惯有关。在新设置的投放点隔壁,就保留有原来设置的垃圾投放点。
旧垃圾投放点建成时间较早,结构极为简陋,村民的习惯都是经过的时候顺手一扔,而且垃圾投放点位于主干道上,这是为了方便垃圾车。但村民居住位置离此地较远,基本上不会专门跑到几公里外的主干道上扔垃圾,一般都是到镇子上赶集或者工作才顺手带上的垃圾。叶小姐叹气道:“能带到这里扔垃圾也算是有素质的了。”确实,调研人员与叶小姐一路前往垃圾投放点的道路上就能发现大大小小的生活垃圾。在回村的路上更是发生了令调研人员震惊的一幕,村中的某处升腾起一股浓烟,走近了解,才得知是村民正在焚烧垃圾。
调研人员随后参访到焚烧垃圾的许先生,许先生解释说,他们不是常住村民,这次是回老家探亲,居住在祖屋三天,产生的生活垃圾太多,需要借助推车才能搬运,如果要将垃圾投放到指定地点,则需要很长的时间和耗费大部分的体力。
通过调研人员的实地考察和走访,可以看出国家的政策得到了乡政府的响应,但村民的环保意识还是较为薄弱,随着城乡一体化的快速发展,相信乡村的改造可以越来越美好。不过存在的问题也是不能忽视,以上存在的总问题也正是建设“美丽乡村”亟需解决问题,也是建设美丽乡村的根本。
2.3 调研“美丽乡村”新项目
美丽乡村:加强领导,实施规划。是指中国共产党第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的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历史任务时提出的“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等具体要求。为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全会、中央一号文件和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进一步推进生态文明和美丽中国建设,农业部开展了2014年中国最美休闲乡村和中国美丽田园推介活动。
如今,“美丽乡村”的建设在全国范围内如火如荼地进行。由之前采访罗城街道办副主任时积累下的宝贵建议与素材,调研队员决定于2019年8月22日在广东省罗定市罗镜镇水摆村进行实地考察调研。
据了解,为了响应国家建设“美丽乡村“的号召,地处偏僻位置的水摆村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家乡是水摆村的小许这次放假回乡探亲,激动地对对调研队员说:“以前的水摆村都是黄土路,很窄,小车很难开得进来。现在好了,才一年没回来,五六米宽的水泥路从村头的主干道一直铺到了村尾,我都可以直接开车回到祖屋了。”
据了解,这次铺路的费用除了有村民们出钱出力,乡政府也给予了一定程度的经济支持。大家都很感激乡政府。“现在路好走了,以后要多回来。”许先生也向调研队员表达了心中激动。许先生在一小时车程外市区工作,由于现在乡村发生了日新月异的变化,交通更加便捷,便决定带老人回乡下养老。每周都回来探望。
由此可见,乡村的美丽还巩固了亲情,促进了家庭的幸福。
调研队员跟随着小许走在干净整洁乡村道路上,不一会就走到了这次“美丽乡村”新建的项目所在地。小许说,这是去年新建的篮球场。调研队员能看到场边用黄色油漆写的标语:“建设美丽乡村,营造绿色家园”小许还向调研队员介绍与篮球场一同修建的羽毛球场和乒乓球台。
据调研队员了解,这些都是乡政府牵头建设的新项目,在其他乡镇都有不少新建体育设施。村干部说:“不仅是为了要响应国家建设‘美丽乡村’的号召,更是为了要让全民健身,大家都运动起来。”
小许还告知调研队员,村民们还集资购买了篮球、乒乓球拍和羽毛球拍等的一些体育器材,统一放在球场边一村民的家里,大家可以随时借用。小许还说去年春节的时候,水摆村还举行了一场篮球友谊赛,很多外地会老乡过节的人都来参加,即使大家都不太会打,但是氛围很好,平日冷清的水摆村变得热闹非凡。
通过此次的实地考察还有走访调研,调研队员心中感慨万千,美丽乡村,美丽的不仅仅是乡村还有村民们幸福美好的生活。美丽乡村的建设,不仅建设了乡村的面貌,也建设了日渐冷清乡土人情,让大家的关系重新变得美好和谐,变得更加紧密。
结语:
这次社会实践过程总体来说非常顺利,虽然也存在些少不足。在此,实践队的全体队员非常感激人民群众的积极配合,有了你们的支持,我们的实践才得以顺利进行。还感激学校给了我们这样一个宝贵的机会去了解国家的繁荣昌盛。实践队员李胜超感慨道:“经过了四天的实践,在自己小时候长大的地方实实在在的考察,我发现真的是有很多细节的地方都发生了巨大的改变,我不经常在村里住,自然觉得变化巨大,但是经过这样一次调研,我清楚的知道了变化是什么,也知道了在巨大变化的背后,是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但仍有一些不足。同时,经过这次考察,我深刻的感觉到作为一名农村培养出来的大学生,我身上也应该有一份责任,为我们村做一些贡献的责任,吃水不忘挖井人的责任。最终,我圆满完成了自己的社会实践,我对自己的实践十分满意!”队长许启炫也说:“通过四天的社会实践,从采访干部、实地考察、调研再到拜访群众,一步一步深入基层群众,深切体会到祖国的巨变不仅仅来自越来越繁华昌盛的城市,更来自越来越美丽的乡村。重新回到乡村,体验新的生活,不仅开阔了眼界,而且增进了阅历,还意识到未来社会与国家的重担终究有一日要落到我们这一代人的肩膀上,这次社会实践为成为一名优秀的青年夯实了基础。”
相信,有了这次的活动,我们能向着更优秀的自己又迈进了一步。